公务员行测备考,判断推理部分的加强削弱题是考查题型,也是让许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题目。这类题目不仅需要我们理解题干的逻辑关系,还要求能够准确判断各个选项对论点的作用。而在众多选项中,迷惑无关项常常干扰我们的判断。因此,闪能公考就来讲解加强削弱题如何排除迷惑无关项。
1. 话题不一致
无关项最常见的特征就是与题干讨论的话题不一致。题干可能围绕某个特定的现象、问题或观点展开论述,而无关项所涉及的内容却与题干话题毫无关联。例如,题干讨论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提升技术”,而选项说的是 “传统燃油汽车的外观设计创新”,很明显该选项与题干话题不一致,属于无关项。因为我们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方面的内容,传统燃油汽车的外观设计与题干讨论的核心毫无联系。
2. 主体不相关
除了话题不一致,主体不相关也是无关项的重要特征。题干会有明确的主体,比如某个特定的群体、事物等,而无关项所涉及的主体与题干主体不同。比如,题干说的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选项却在阐述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里的主体分别是小学生和大学生,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话题来说就是无关的,无法对题干的论点起到加强或削弱作用。
1. 背景介绍类
有些选项只是对题干所涉及话题的背景信息进行介绍,虽然看似与题干有关,但实际上并没有针对论点进行加强或削弱。例如,题干论点是“某种药物能够有效治疗心脏病”,选项中提到 “心脏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只是在说心脏病的普遍情况,属于背景信息,与该药物能否治疗心脏病并无直接关联,是无关项。
2. 偷换概念类
偷换概念的选项也是迷惑性很强的无关项。这类选项会把题干中的某个关键概念进行替换,看似相似,实则改变了原意。比如,题干说的是“锻炼对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帮助”,选项却变成 “运动对改善心理健康有益”,这里将 “提高身体免疫力” 偷换成了 “改善心理健康”,概念发生了变化,属于无关项,不能对题干论点起到加强或削弱作用。
3. 诉诸权威类
诉诸权威的选项往往借助某个权威人士的言论或某个权威机构的研究来支持或反驳论点,但实际上这种支持或反驳是缺乏实质依据的。例如,题干讨论的是“某种减肥方法是否有效”,选项说 “某知名专家声称这种减肥方法效果显著”,仅仅因为专家声称,并不能直接证明该减肥方法真的有效,这属于诉诸权威,是无关项。
1. 紧扣论点和论据
在判断选项是否为无关项时,要紧紧围绕题干的论点和论据。明确论点所表达的核心观点以及论据是如何支持论点的,然后分析每个选项是否与论点和论据有直接的关联。如果选项与论点和论据毫无关系,那么就可以判断为无关项。比如,题干论点是“社交媒体的使用会导致青少年近视率上升”,论据是 “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越来越长”,选项说 “青少年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增多”,该选项与论点和论据讨论的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近视率的关系毫无关联,可直接排除。
2. 运用反推法
对于一些不太确定的选项,可以运用反推法来判断。假设该选项成立,看它是否能对题干的论点产生加强或削弱的效果。如果即使该选项成立,也无法影响论点的成立与否,那么它就是无关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