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试的数量关系,工程问题是常见且具有一定难度的题型之一。赋值法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解题技巧,能够帮助考生快速理清思路,简化计算过程,从而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那么今天闪能公考来讲解赋值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帮助考生在备考中掌握这个技巧。
工程问题,就是涉及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关系的问题,其核心公式为: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题目通常会给出其中的一些条件,让我们求解未知量。例如,“甲、乙两队合作修建一条公路,已知甲队单独修完需要 10 天,乙队单独修完需要 15 天,问两队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 这就是典型的工程问题。
赋值法,就是给题目中的某些未知量赋予一个具体的值,从而简化计算过程。在工程问题中,当题目所给信息满足特定条件时,赋值法便能大显身手。
一般来说,当题目中只给出工作时间,而工作总量未知时,我们就可以考虑赋值工作总量。因为工作总量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值,赋值后能方便地根据已知的工作时间求出工作效率,进而解决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甲、乙两队修路的问题,我们可以赋值这条公路的工作总量为 30(30 是 10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那么甲队的工作效率就是 30÷10 = 3,乙队的工作效率就是 30÷15= 2,两队合作的工作效率就是 3 + 2 = 5,合作完成所需时间就是 30÷5 = 6 天。
除了常规情况,有些工程问题会更加复杂。比如题目中可能出现多个人或多个工程队交替工作的情况。此时,运用赋值法同样能巧妙化解难题。
假设一项工程,甲先做 2 天,乙再做3 天可以完成;或者甲先做 3 天,乙再做 2 天也能完成。已知甲、乙的工作效率不同,求甲、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这时候,我们依然可以赋值工作总量,不妨设为 6(方便计算)。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出甲、乙的工作效率,进而得出单独完成工程所需时间。
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做工程问题的练习题,熟练掌握赋值法的运用技巧。做题时,首先要快速判断题目类型,看是否适合用赋值法;其次,要巧妙选择赋值的对象,通常优先赋值工作总量;最后,根据赋值后的条件,严谨地进行计算,避免粗心出错。
以上就是闪能公考讲解的行测考试数量关系如何使用赋值法解答工程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工程问题中,赋值法是一把不可或缺的钥匙。只要我们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就能开启工程问题的解题大门,在行测考试中获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