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考试,材料表达是考生获取高分的关键环节。如何巧妙地解读材料并准确表达观点,是许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今天闪能公考为考生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家在申论备考中巧解材料表达,提升答题能力。
1. 逐字逐句研读:拿到申论材料,需摒弃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开启精读模式。对每一句话都要深入剖析,留意关键词、关联词以及标点符号所传递的信息。例如,看到“但是”“然而” 等转折词,应立即警觉其后往往是重点内容,蕴含出题意图;冒号、破折号后的解释说明,可能是对核心概念的阐释,不容错过。
2. 把握段落主旨:读完一段材料,要迅速归纳其主旨大意。可以通过寻找首句、尾句的总结性语句,或者综合段落中的高频词汇来判断。如一段材料围绕“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基础设施不足” 展开,多次提及道路泥泞、水电供应不稳定等问题,那该段主旨便是凸显乡村旅游基建短板,为后续答题指明方向。
1. 材料间逻辑:申论材料通常由多则组成,各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有的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编排,呈现出问题产生、发展、解决的全过程;有的则是以并列关系,从不同角度阐述同一主题,像分别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探讨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2. 句群逻辑:在单则材料内部,句子之间也有逻辑脉络。可能是因果关系,如“由于长期过度开采,该地区矿产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揭示问题成因与后果;或是总分关系,开头点明核心观点,后续句子展开详述,找准这些关系,有助于精准提炼要点。
1. 透过现象看本质:材料中呈现的多是现象,考生要练就一双慧眼,挖掘背后的本质问题。例如,材料提及“某老旧小区电梯频繁故障,居民上下楼困难,多次投诉无果”,表面是电梯维修问题,实则反映出社区物业管理不善、公共服务缺失等深层次矛盾,答题时需触及根本,提出全面解决方案。
2. 多角度联想:面对材料信息,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拓展思维。如谈到“大学生就业难”,不能仅局限于就业岗位不足,还应联想到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就业观念偏差、职业技能培训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使答案更丰满、更具深度。
1. 概括要点:从繁杂的材料语句中提炼关键信息,去除冗余修饰,保留核心主谓宾结构。如“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新建了一批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极大满足了市民的阅读需求”,可提炼为 “政府投入资金建设图书馆,满足市民阅读需求”,简洁明了。
2. 运用规范用语:申论答题要求语言规范,避免口语化、随意性表达。平时多积累政策热词、官方用语,如“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补偿机制” 等,用专业词汇武装答案。
以上就是闪能公考整理的申论备考如何巧解材料表达,备考过程中,考生要注重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多进行模拟训练和真题练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答题技巧,从而在申论考试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