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不仅考察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涉及逻辑推理和信息提取。主旨观点题是考察考生阅读理解和逻辑分析能力的关键题型之一。而因果文段作为常见的文章结构形式,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闪能公考来讲解如何利用因果关系来解答国考行测中的主旨观点题。
因果文段通常具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标志词,如 “因此”“所以”“故而”“由于”“以致” 等。当这些词出现在文段中时,我们就要警惕这可能是一个因果文段。例如:“因为人们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所以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在这个句子中,“因为…… 所以” 清晰地呈现了因果关系,引导我们去分析因果背后所蕴含的主旨。
当确定文段为因果文段后,我们重点关注结果部分,因为结果往往是文段所要强调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说,因果文段的主旨有以下两种情况:
1. 结果是重点:如果文段先阐述原因,后通过因果关联词引出结果,那么结果通常就是文段的主旨所在。比如:“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因此,许多人开始注重心理健康,寻求各种减压方法。”这里 “许多人开始注重心理健康,寻求各种减压方法” 就是文段重点强调的内容,即主旨观点。
2. 原因 + 结果共同构成重点:有时文段不仅阐述结果,还会对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此时原因和结果都对主旨有重要作用,缺一不可。例如:“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电视等媒体,而是更多地通过手机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等平台获取即时信息。所以,新媒体的崛起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强烈冲击。”在这个文段中,我们既要理解 “新媒体崛起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 这一结果,也要把握 “智能手机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发展” 这一原因,它们共同构成了文段的主旨,缺一不可。
我们通过一道真题来具体运用上述技巧。“传统手工艺从来都不是完全浪漫化的存在,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而是存活在一个由生产、传播到消费的经济链条上,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手工艺职业群体和一套行业体系。脱离了消费市场的手工艺无疑很难生存下去。所以,在当代社会,对手工艺的关注和推广依然要注意挖掘其生存的土壤,探讨其拓展的途径,不能沉浸于对民间文化过分理想化的想象和迷恋之中。”在这段文字中,“所以” 引导出结果,即当代社会对手工艺的关注和推广要注意挖掘生存土壤和拓展途径,这就是文段的主旨。
以上就是闪能公考讲解的行测言语理解如何通过因果文段解答主旨观点题,通过对因果文段的分析和练习,我们可以发现,只要准确识别因果关系标志词,理清文段的因果逻辑,就能快速定位主旨观点。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要多做真题,熟悉因果文段的各种呈现形式和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