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考试,综合分析题是衡量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题型。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在理解给定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快速找准综合分析的方向对于提高答题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接下来闪能公考来探讨如何在国考申论考试中快速找准综合分析的方向。
1. 确定分析对象:仔细研读题干,明确需要分析的核心对象是什么。例如,题干要求“分析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影响”,那么 “人工智能”“教育领域” 就是关键对象。通过确定分析对象,能将思考范围聚焦,避免在作答时偏离主题。比如在论述过程中,所有的观点和论据都应围绕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展开,无论是谈现状中的应用形式、普及程度,还是影响中的积极和消极方面,都不能脱离这一核心。
2. 把握关键词限定:关注题干中的其他关键词,它们往往对分析的方向和重点起到限定作用。如“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分析”“结合当前政策背景” 等表述。以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困境” 为例,“文化传承” 这一关键词就要求考生在分析困境时,着重从传统手工艺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入手,如技艺失传对文化传承的阻碍、现代文化冲击下传统手工艺传承的艰难等,而不是单纯地论述其经济困境或市场困境。
1. 梳理材料层次:对给定材料进行逐段梳理,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和段落大意。材料可能从不同的方面来阐述与分析对象相关的内容,比如先介绍现象产生的背景,再列举具体事例,然后给出各方观点等。例如在关于城市更新的材料中,可能先讲述城市老旧建筑增多、功能设施老化的背景,接着举例说明一些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情况,最后提及专家学者对城市更新理念与方法的探讨。通过梳理层次,能清晰地了解材料的行文脉络,从而为分析找准切入点。
2. 寻找逻辑关联:分析材料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是因果关系、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等。例如,材料中提到某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因),导致居民健康问题频发(果),在综合分析时就要依据这种因果逻辑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从治理污染根源入手来解决居民健康问题。又如,材料中如果并列阐述了不同城市在应对交通拥堵方面的多种措施,那么在分析时就需要对这些并列的措施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共性与差异,进而提出综合性的对策或评价。
1. 关注热点话题:国考申论紧密结合当下时政热点,因此考生需要对社会热点话题有广泛的了解。例如,在分析共享经济发展相关问题时,如果考生熟知共享经济在各地的发展模式、面临的监管难题以及对传统经济业态的冲击等热点内容,就能更好地在材料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入分析。比如,联系一些城市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的治理措施,来探讨共享经济与城市管理之间的协调发展,使分析更具时代性和深度。
2. 依据政策导向:国家政策对很多社会现象和问题有着明确的导向性。在综合分析时,要依据相关政策来确定分析的方向和立场。比如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产业发展问题时,要依据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方针,从政策支持、产业布局优化、农民利益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确保分析的观点和结论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体现考生对宏观政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确定分析角度:根据题干、材料以及时政热点和政策导向,确定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常见的角度有背景、原因、影响、对策等。例如在分析网络直播带货的发展时,可以从其兴起的背景(互联网普及、消费模式转变等)、火爆的原因(主播影响力、产品性价比等)、带来的影响(对消费市场的拉动、对传统商业的冲击等)以及未来发展的对策(加强监管、提升行业自律等)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使答案结构完整、逻辑严谨。
2. 合理组织答案结构:将分析的各个角度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一般可采用“总 - 分 - 总” 或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的结构。开头部分对分析对象进行简要概括或提出总体观点,中间部分详细展开各个角度的分析,结尾部分进行总结升华或提出综合性的对策建议。例如在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开头可表明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总体关系,中间分别阐述生态保护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的原因和表现,结尾提出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路,如发展绿色产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使整个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以上是闪能公考介绍的申论考试综合分析如何快速找准方向,申论考试综合分析题的作答中,通过精准剖析题干关键词、深入挖掘材料逻辑、结合时政热点与政策导向以及构建清晰的分析框架等方法,能够帮助考生快速找准分析方向,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撰写出高质量的答案,在申论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成功上岸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