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作为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备考过程中树立起有效的综合分析能力,成为了每位考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今天闪能公考将帮助考生掌握综合分析的核心要点,为国考申论奠定坚实基础。
审题是做好综合分析题的首要环节。考生需仔细研读题目,明确分析对象、作答要求及给定范围等关键要素。例如,当题目要求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时,要迅速锁定该现象在材料中的出处,并确定是分析其原因、影响、对策还是多方面的综合考量。
以“分析网红经济兴起的原因及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 为例,我们便清楚知晓要从材料中挖掘网红经济兴起背后的推动因素,以及其在市场竞争、消费模式、产业结构等方面给传统经济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冲击与变革。精准的审题如同航海中的灯塔,为后续的要点梳理指明正确的路径,避免偏题离题的风险。
材料是申论作答的源泉,综合分析题的要点更是深深隐匿于其中。考生需运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逐段梳理材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蕴含要点的细节。对于与分析对象紧密相关的表述,要进行重点标注与深入剖析。比如在分析某一政策的实施效果时,材料中可能会出现民众的反馈、相关数据的对比以及专家学者的评价等内容,这些都是我们挖掘要点的重要线索。
以某项环保政策为例,材料中提及“实施该政策后,某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较去年同期提升了 15%,民众对环境改善的满意度达到 80% 以上”,这便是政策实施在环境改善和民众认可度方面取得成效的有力证据,应精准提炼作为要点。对于材料中出现的不同观点和争议性内容,也要进行辩证分析,全面客观地把握要点全貌。
在提炼出众多要点后,如何将其有序组织,形成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答案是关键一步。综合分析题的答案通常遵循“提出观点 - 分析论证 - 得出结论” 或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办” 的逻辑框架。
以对某一文化现象的分析为例,首先在“是什么” 部分要明确阐述该文化现象的本质特征或核心内涵;在 “为什么” 部分,则需从社会背景、文化传承、民众需求等多方面深入剖析其产生及存在的原因,可运用并列式或递进式的逻辑结构进行阐述;最后在 “怎么办” 部分,针对该文化现象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或引导措施,如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宣传推广、文化机构的创新举措等。通过这样的逻辑整合,使答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展现考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养。
精准的要点提炼与严密的逻辑架构固然重要,但清晰流畅、规范得体的语言表达则是让答案锦上添花的关键因素。在书写答案时,要避免使用口语化、随意性的表述,尽量运用申论规范用语和书面语言。例如,“导致”“促使”“有利于” 等规范性词汇的准确运用,能够使答案更加专业、精炼。并且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合理运用标点符号和连接词,如“首先…… 其次…… 最后”“一方面…… 另一方面” 等,增强答案的层次感与逻辑性。此外,对于一些较为抽象或复杂的要点内容,可适当运用举例论证、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阐释说明,使答案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以上就是闪能公考讲解的申论备考如何树立综合分析的要点,申论备考中树立综合分析的要点需要从精准审题、深度剖析材料、逻辑整合以及注重语言表达等多方面协同发力。通过不断地练习与总结,熟练掌握这一题型的解题技巧与要点提炼方法,在申论考试的战场上攻克综合分析这一难关,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