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的概括归纳题是测试考生综合分析和信息整合能力的题型。题目要求考生从繁杂的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并进行有效归纳。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注意细节,对于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至关重要。今天闪能公考来讲解在解答国考申论概括归纳题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细节。
1. 明确作答任务
仔细研读题目,确定是概括问题、原因、影响,还是措施等。例如,题目要求“概括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那么作答方向就应聚焦于导致交通拥堵的各种因素,如道路规划不合理、车辆保有量过大、交通管理不善等,而不能偏离主题去阐述交通拥堵的表现或解决措施。
2. 把握限定条件
关注题目中的限定词,如“主要”“根本”“近期” 等。这些限定词对答案的范围和重点有着明确的指引。比如 “概括当前城市环境治理的主要成效”,考生就需要筛选出材料中具有代表性、关键性的成效进行概括,而非将所有相关信息一股脑儿罗列。
1. 标记关键信息
阅读材料过程中,养成标记关键信息的习惯。对于能够体现核心内容的词句,如高频词汇、转折词后的内容、领导人讲话、专家观点等,及时做好标记。例如,材料中多次提到“科技创新”,那么这很可能是与作答相关的重要信息;又如 “但是” 后面的语句往往强调与前文不同的观点或重点内容,需要特别留意。
2. 理清材料逻辑
分析材料的行文逻辑,是总分总、总分还是分总结构等。这有助于考生更好地把握信息之间的关系,准确提取要点。比如,若材料是总分结构,开头部分往往会提出总体观点或现象,后续内容则围绕其展开详细阐述,考生可以依据此逻辑有序地梳理出答案要点。
1. 去粗取精
从冗长的材料语句中提炼出核心要点,去除冗余的修饰语、举例、数据等内容。例如,材料中描述“某城市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了先进的空气监测设备,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宣传活动,如环保知识讲座、公益广告投放等,在过去的一年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显著增加”,提炼要点时可概括为 “某城市通过资金投入、设备购置、宣传活动开展,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2. 合并同类项
当材料中出现多个意思相近或相关的要点时,要进行合并同类项处理。比如,材料提到“增加教育经费,改善教学设施”“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更新教学设备”,可合并为 “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改善教学设施设备”,使答案更加简洁明了。
1. 分点表述
答案应采用分点罗列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各个要点,便于阅卷老师快速准确地评分。一般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编号,如“一、二、三、” 或 “1. 2. 3.” 等。例如,概括乡村振兴的措施可表述为 “一、产业振兴: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二、人才振兴:吸引返乡创业人才,加强本土人才培养;三、文化振兴:传承民俗文化,建设乡村文化阵地”。
2. 语言规范
使用规范、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避免口语化、网络化语言。同时,要注意用词准确,避免歧义。比如,不能将“政府出台政策” 表述为 “政府搞出个政策”;在表述 “加强监管力度” 时,不能写成 “加强对其的看管力量”。
以上就是闪能公考整理的申论概括归纳题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概括归纳题的作答需要考生全面关注各个细节,从精准审题到材料阅读,从要点提炼到答案组织,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