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归纳总结和概括是考察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这两种技能不仅有助于考生准确理解题目要求,还能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然而,许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容易混淆归纳总结和概括的概念,导致答题不够精准。那么闪能公考来介绍归纳总结与概括的区别,帮助考生在申论考试中运用这两种技能。
1. 概括的内涵
概括主要是指从繁杂的材料中提炼出核心要点,去除冗余信息,保留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关键要素。它侧重于对事物的简要描述,是一种提炼和浓缩的过程。例如,对于一篇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材料,概括就是抓住“交通拥堵” 这一核心现象,以及诸如车流量大、道路狭窄等直接导致拥堵的主要因素,以简洁的语言呈现出来。
2. 归纳总结的内涵
归纳总结则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对相关要点进行分类整合,找出事物之间的共性与规律,形成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认识。它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要建立起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仍以城市交通拥堵为例,归纳总结不仅要指出拥堵的现象与原因,还需将原因按照人为因素(如违规驾驶、交通意识淡薄)、设施因素(道路规划不合理、停车场不足)、管理因素(交通信号灯设置不科学、执法力度不够)等类别进行划分,进而总结出城市交通拥堵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系统性认识。
1. 概括的操作方法
概括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运用筛选、提炼的手段,精准地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关键信息。通常可以采用抓关键词、关键句的方式,如材料中的高频词汇、中心句等往往是概括的重点内容。例如,在分析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材料时,那些多次出现的“师资短缺”“教学设施简陋” 等词汇,以及表达农村教育困境的关键语句,就是概括农村教育问题的重要依据,然后将这些要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整合表述。
2. 归纳总结的操作方法
归纳总结要求考生在概括出要点后,进一步分析这些要点的属性和特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可以依据事物的属性、领域、主体等。比如在总结乡村振兴的经验时,可按照产业振兴(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人才振兴(吸引返乡创业人才、培养本土人才)、文化振兴(传承民俗文化、建设文化阵地)等不同方面对相关要点进行归类,使答案呈现出清晰的逻辑框架,从而更全面、深入地反映事物的全貌。
1. 概括的答案呈现
概括的答案通常较为简洁、直接,以精炼的语言呈现出核心要点。一般采用分点罗列的形式,每个要点独立清晰,重点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例如,概括某一社会现象的影响时,答案可能是“一、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社会活力;二、消极影响:加剧资源紧张、引发社会矛盾” 等,简洁明了地展示出影响的主要类型和内容。
2. 归纳总结的答案呈现
归纳总结的答案更具系统性和逻辑性,不仅有要点的罗列,还体现出要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和内在联系。常以小标题加具体内容的形式呈现,小标题概括所属要点的类别,具体内容则详细阐述该类别下的要点信息。如总结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答案可能是“一、政策法规层面: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二、技术创新层面:研发环保新技术、推广清洁能源应用;三、公众参与层面:加强环保宣传教育、鼓励公众监督举报” 等,这样的答案结构使内容更有条理,更能体现考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以上是闪能公考讲解的申论备考归纳总结与概括的区别,明晰归纳总结与概括的区别是提升答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考生要在日常练习中不断强化对二者的理解与运用,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概括和归纳总结的方法,使答案既能准确提炼关键信息,又能展现出系统性和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