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试中,选词填空题在测试考生的词汇量、语法结构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在面对近义词的选择时,考生往往容易混淆,导致失分。闪能公考将通过语素联想法这一技巧,帮助大家有效区分近义词,提高正确率。
行测选词填空,语素联想法是非常实用的区分近义词的方法。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中有意义的部分。语素联想法就是通过分析不同语素的含义,来推断整个词语的意义,进而区分近义词。
这种方法的原理在于,近义词虽然在整体意义上相近,但它们的语素往往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词语在语义侧重点、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方面的不同。例如“遏制” 和 “遏止”,“制” 有控制、制约的意思,“止” 有停止、终止的意思。通过对这两个语素的分析,我们就能初步判断出这两个词在语义上的差别。
1. 分解语素
将所给的近义词分解成单个的语素。以 “权利” 和 “权力” 为例,“权” 是相同的语素,而 “利” 和 “力” 是不同的语素。“利”往往与利益相关,“力” 则与力量、能力有关。
2. 分析语素意义
深入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对于 “必须” 和 “必需”,“须” 有应当、务必的意思,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需” 表示需要,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
3. 比较词语整体意义
在分析完语素意义后,将语素的意义组合起来,比较近义词的整体意义。比如 “反应” 和 “反映”,“反应” 中的 “应” 有回应、应答的意思,“反应”更侧重于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 中的 “映” 有映照、映射的意思,“反映” 更多地表示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或者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1. 应用场景
语素联想法在行测选词填空的各种题型中都能发挥作用。无论是实词辨析、成语辨析还是混合辨析,只要涉及近义词的区分,都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例如在“谋取” 和 “牟取” 的辨析中,通过分析 “谋”(谋划、谋求,中性词)和 “牟”(多含贬义,通常指非法获取)这两个语素,就能准确判断出它们在感情色彩和语义上的区别,从而在选词填空中做出正确选择。
2. 优势
(1)精准度高:语素联想法能够深入到词语的内部结构,通过对语素的细致分析,准确把握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提高答题的精准度。
(2)提高效率:在行测考试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帮助考生区分近义词,避免在近义词辨析上耗费过多的时间,从而提高答题效率。
1. 避免望文生义
虽然语素联想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不能单纯地根据语素的字面意思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还要结合词语的实际用法和语境。例如 “文不加点”中的 “点” 如果望文生义地理解为标点,就会完全错误地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它实际上是指写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
2. 结合语境判断
语素联想法得出的结果只是一个初步的判断,最终的答案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因为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