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试,选词填空是考察考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入空白处,使句子意义完整且符合逻辑。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拆词来选择正确答案。本文闪能公考为考生提供实用方法,帮助大家在备考过程中应对选词填空题。
1. 语素的定义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例如,“天” 这个字,它有自己的读音和意义,就是一个语素;“葡萄” 虽然是两个字,但拆开后单独的“葡” 和 “萄” 没有实际意义,所以 “葡萄” 是一个语素。在选词填空中,很多词语是由多个语素组成的,通过拆分这些语素,可以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
2. 拆词的意义
拆词有助于我们分析词语的侧重点、感情色彩和语义范围等。例如,“成果” 和 “后果”,都包含 “果” 这个表示结果的语素,但“成” 和 “后” 这两个语素的不同,使得 “成果” 侧重于积极的、好的结果,而 “后果” 侧重于消极的结果。
(一)分析语素侧重点
1. 示例一
(1)在行测选词填空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国文化相互交流,相互_____。” 选项中有 “融合” 和 “融汇”。
(2)我们对这两个词进行拆分,“融合” 的 “融” 侧重于多种事物合为一体,强调状态的融合;“汇”在 “融汇” 中有汇集、汇聚的意思,更侧重于多种事物从不同方向汇聚到一起。在这个句子中,强调的是各国文化相互交流后合为一体的状态,所以 “融合” 更合适。
2. 示例二
(1)句子为 “他有着_____的观察力,总能发现别人忽略的细节。”选项是 “敏锐” 和 “敏捷”。
(2)拆分这两个词,“敏锐” 的 “锐” 有锐利、尖锐的意思,侧重于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敏捷”的 “捷” 表示快捷,侧重于动作迅速。句子中说的是观察力,是一种感觉方面的能力,所以 “敏锐” 更符合语境。
(二)辨析语素感情色彩
1. 示例一
(1)句子:“那个_____的商人,为了获取利益不择手段。”选项有 “狡黠” 和 “聪明”。
(2)拆分来看,“狡黠” 中的 “狡” 有狡猾的意思,整个词带有贬义;“聪明”是一个中性词,侧重于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根据句子中 “为了获取利益不择手段” 这一贬义语境,“狡黠” 是正确答案。
2. 示例二
(1)例如 “这位作家用_____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选项是 “细腻” 和 “细致”。
(2)对这两个词拆词分析,“细腻” 的 “腻” 有一种细致入微且带有情感上的温柔感,“细致”更侧重于精细、周到。在描述作家描绘乡村美好这样带有情感性的语境中,“细腻” 的感情色彩更相符。
(三)比较语素语义范围
1. 示例一
(1)句子:“这项新技术的_____,将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选项为 “推广” 和 “推行”。
(2)拆分这两个词,“推广” 的 “广” 表示范围的扩大,强调使事物的使用范围或影响范围扩大;“推行”的 “行” 侧重于执行、实行。这里说新技术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更强调范围方面的扩大,所以 “推广” 更合适。
2. 示例二
(1)句子:“这座古老的城市_____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选项有 “弥漫” 和 “弥散”。
(2)对这两个词进行拆词,“弥漫” 的 “弥” 和 “漫” 都有充满、到处都是的意思,语义范围较广;“弥散”的 “散” 有散开的意思,语义范围相对较窄。在描述城市中到处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语境下,“弥漫” 更能准确表达这种宽泛的充满的状态。
(一)分析语境
仔细阅读题干,确定空白处需要表达的大致语义,包括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语义所涉及的范围等。例如,判断是积极的语境还是消极的语境,是强调动作的实施还是状态的呈现等。
(二)拆分选项词语
对每个选项中的词语进行拆分,将其分解为单个语素,分析每个语素的基本含义。
(三)匹配语境与语素
根据对语境的分析和对语素含义的理解,将选项词语的语素含义与语境进行匹配。选择在侧重点、感情色彩和语义范围等方面最符合语境要求的词语。
1. 不能单纯依赖拆词
拆词法是一种辅助解题的技巧,不能完全脱离语境和词语的基本用法。有些词语虽然拆词后语素含义有差别,但在实际使用中可能有其他的习惯用法和搭配限制。例如,“莘莘学子”这个词,不能因为拆词后不理解 “莘莘” 的含义就否定这个词的用法。
2. 多积累语素含义
要准确运用拆词法,考生需要不断积累语素的含义。平时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权威报刊杂志等方式,加深对语素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拆词解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