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备考,如何掌握定义判断的做题技巧?

闪能公考
2024-09-19

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定义判断题型是考察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定义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这类题目给出一个定义,然后要求考生根据定义判断选项中的陈述是否符合定义。掌握定义判断的做题技巧,对于提高答题准确率和速度至关重要。本文闪能公考将为考生提供解题方法,帮助大家在备考过程应对定义判断题。


一、精读定义内容


1. 明确定义要素

定义通常包含多个要素,如主体、客体、目的、方式、结果等。在阅读定义时,要准确找出这些关键要素。例如,在 “企业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一般指企业,如果企业间的某些部门达成联盟关系,也适用此定义)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协议”这个定义中,主体是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企业或企业部门)”,目的是 “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方式是 “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


2. 把握定义中的关键词

除了要素之外,定义中还会有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能是一些表示范围、程度或性质的词语。例如 “主要”“根本”“直接” 等。以“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这个定义为例,“直接” 这个关键词就很重要,它区别于 “间接故意”。在做题时,如果选项中的描述与这些关键词不符,就很可能不是正确答案。


二、简化定义信息


1. 概括核心内容

有些定义内容比较冗长复杂,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简化概括。例如,“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可以简化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害,国家赔偿”。这样在分析选项时,能够更快速地抓住重点。


2. 去除冗余信息

在定义中,可能会有一些举例、解释性的内容,这些内容在初步理解定义后可以暂时忽略。比如 “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一些特定的职业中更为常见,如教师、医生、警察等”,在做题时,后面“如教师、医生、警察等” 这些举例部分可以先不考虑,重点关注前面关于职业枯竭的核心定义内容。


国考行测备考,如何掌握定义判断的做题技巧?


三、对比选项与定义


1. 全面比对要素

在分析选项时,要将选项中的各个方面与定义中的要素进行全面比对。例如,定义为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选购产品时,考虑到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选择对环境危害较少,甚至是有利的产品的消费行为”。如果选项 A 提到 “小李购买了一款无磷洗衣粉,因为他知道磷会对水体造成污染”,那么小李作为消费者(主体符合),购买洗衣粉(产品符合),考虑到磷对水体污染(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符合),这个选项就很可能是正确的。


2. 关注细节差异

有时候选项与定义之间的差异非常细微。例如,定义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选项 A 说 “某网站未经小王同意,将其电话号码公开,小王认为这侵犯了他的隐私权”,选项 B说 “某报社未经小张同意,报道了小张的私人生活细节,小张认为这侵犯了他的隐私权”。这里 A 选项是电话号码(私人信息秘密),B 选项是私人生活细节,都涉及隐私权,但要注意其中的细节差异,根据定义准确判断。


四、提高解题速度的策略


1. 先看问法

在做定义判断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问法。是 “属于” 定义的选项,还是 “不属于” 定义的选项。如果是 “不属于”,那么在分析选项时就可以直接找出不符合定义的选项,这可能会比找出符合定义的选项更快一些。


2. 利用选项间的关系

有些选项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补充或相互矛盾的关系。例如,选项 A 和选项 B 表述类似,但存在一个关键的不同点,而选项 C 与 A、B 完全不同。这时可以先分析 A 和 B 之间的差异,再结合定义判断哪个更符合或者都不符合,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五、多做练习,总结规律


1. 大量练习真题

通过大量练习国考行测的定义判断真题,才能熟悉各种类型的定义,提高对定义的理解能力和解题技巧的运用能力。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模拟考试环境。


2. 总结易错类型

对于自己经常做错的定义判断题目类型进行总结。例如,是对定义中的主体判断错误,还是对目的、方式等要素理解不到位。针对这些易错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从而提高自己在定义判断方面的解题能力。


以上是闪能公考讲解的行测考试掌握定义判断的做题技巧,掌握定义判断的做题技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考生能够在国考行测的定义判断部分提高准确率,减少答题时间,为取得优异的行测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