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写作备考,如何使用名言警句?

闪能公考
2024-09-18

公务员申论考试恰当使用名言警句可以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还能提升论述的说服力,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如何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使其服务于文章的主旨,是许多考生面临的一大挑战。闪能公考为考生提供实用方法,帮助大家在申论写作中更好地使用名言警句,提高文章的质量。


一、选择合适的名言警句


1. 紧扣主题

明确申论文章的主题。例如,如果主题是关于社会诚信建设,那么可以选择诸如“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等相关名言。像以 “文明城市创建” 为主题,就可选用 “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 这样的话语。只有与主题紧密契合的名言警句,才能在文章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 考虑权威性

优先选择出自经典著作、名人大家或者政府重要文件中的名言警句。比如从《论语》《孟子》等传统经典中选取,像“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或者领导人的讲话,例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等。这些名言警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在不同位置合理运用


1. 开头引用

在文章开头使用名言警句,可以迅速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力,奠定文章的基调。比如以“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作为开头,引出关于民生政策相关的申论话题,能够让文章一开始就展现出较高的立意。


2. 文中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穿插名言警句,可以增强论证的力度。例如,在论述创新的重要性时,引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后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使论点更加鲜明。或者在阐述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时,加入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从哲学的高度深化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丰富论证层次。


3. 结尾升华

在文章结尾处使用名言警句可以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比如在一篇关于文化传承的申论文章结尾处引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强调文化传承对于民族发展的根基作用,使文章的结尾更有韵味,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公务员申论写作备考,如何使用名言警句?


三、避免过度使用和误用


1. 适度原则

名言警句虽好,但不能过度堆砌。一篇申论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数量一般控制在3 - 5 条为宜,过多使用会让文章显得华而不实,反而掩盖了考生自身的观点和论证。


2. 准确理解

确保对名言警句的含义理解准确无误后再使用。不能望文生义或者断章取义,否则会导致使用不当,甚至出现与文章观点相悖的情况。比如对“无为而治” 的理解,如果错误地认为是毫无作为,而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就会影响文章质量。


四、积累名言警句的方法


1. 阅读经典书籍

平时多读一些经典的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的书籍,如《老子》《庄子》《史记》等,从中积累丰富的名言警句。阅读过程中可以做好标记和摘抄,方便日后复习。


2. 关注时政新闻

领导人的讲话、政府重要会议等时政新闻中往往包含很多新的、紧扣时代脉搏的名言警句。例如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要的国际场合讲话等都是积累的重要来源。


3. 整理分类记忆

将积累的名言警句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可以分为社会民生、生态环境、道德文明、政府治理等类别。这样在写作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快速找到合适的名言警句。


以上是闪能公考讲解的申论写作备考如何使用名言警句,公务员申论写作备考过程中,正确使用名言警句需要考生在选择、运用、避免误区以及积累等多个方面下功夫。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让名言警句成为申论写作的有力武器,助力考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