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试作为各类公职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关系部分尤其让许多考生感到棘手。面对复杂多变的数量关系题型,如何将看似困难重重的局面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形势?闪能公考来为大家介绍如何在省考行测数量关系中做到“化不利为有利”。
1. 题目复杂
数量关系题往往题目较长,条件较多,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复杂。这使得考生在阅读题目和理解题意上花费大量时间,容易产生混乱和错误。
例如,一道工程问题可能涉及多个工作主体、不同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还可能存在中途停工、合作与单独工作交替等情况,让考生感到无从下手。
2. 计算量大
一些数量关系题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包括整数运算、分数运算、方程求解等。这不仅考验考生的计算能力,还容易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比如,在行程问题中,需要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进行复杂的计算,而且可能涉及到多次相遇、追及等情况,计算量非常大。
3. 知识点掌握不牢
数量关系涉及的知识点众多,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等。如果考生对这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就很难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解题。
例如,对于排列组合问题,如果考生不清楚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分步与分类的方法,就很难正确解答这类题目。
1. 简化题目
面对复杂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简化题目条件、提取关键信息等方法,将其转化为更容易理解和解决的问题。
比如,对于一道涉及多个工作主体的工程问题,我们可以先假设只有一个工作主体,求出其工作效率,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者将题目中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图形或表格,更加直观地展示题目中的关系。
2. 巧用技巧
在数量关系中,有很多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解题,减少计算量。这些技巧包括代入排除法、数字特性法、赋值法等。
例如,在一些选择题中,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代入选项来验证是否符合题目条件,可以大大节省解题时间。数字特性法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判断答案应该具有的数字特性,如奇偶性、整除性等,从而快速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赋值法可以在一些没有具体数值的问题中,通过赋予合适的数值来简化计算。
3. 系统复习知识点
要想在数量关系中取得好成绩,必须系统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可以通过学习教材、参加培训班、做练习题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问题,要掌握其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基本公式,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要理解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路程、速度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
4. 多做真题
做真题是提高数量关系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做真题,我们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难度和命题规律,熟悉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做真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归纳,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同时,要控制好答题时间,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题目: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 10 天,乙单独完成需要 15 天,丙单独完成需要 20 天。现在三人合作,中途甲因事离开一段时间,结果共用了 6 天完成工程。问甲离开了几天?
1. 简化题目
首先,我们可以将这项工程的工作量看作单位 “1”。那么甲、乙、丙三人的工作效率分别为 1/10、1/15、1/20。
2. 巧用技巧
设甲离开了 x 天,则甲工作了(6 -x)天。根据工作量等于工作效率乘以工作时间,可以列出方程:
(1/15 + 1/20)×6 +(1/10)×(6 - x) = 1
3. 求解方程
先计算 (1/15 + 1/20)×6= 7/10,然后将其代入方程得:
7/10 + (1/10)×(6 -x) = 1
化简得:7/10 + 6/10 - (1/10) x = 1
13/10 - (1/10)x = 1
(1/10)x = 3/10
解得 x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