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部分经常出现含有“对策”选项的选择题。这类选项通常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措施,但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佳选择。闪能公考为大家介绍何时以及如何选择“对策”选项,帮助大家在考试中更加自信地应对这类题目。
当文段清晰地指出了某个具体问题,并且所给的对策能够直接针对该问题进行解决时,往往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比如,文段描述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主要原因是道路规划不合理和私家车数量增长过快”,而选项中出现 “重新规划城市道路,同时采取措施限制私家车数量增长”,这样的对策就是具有针对性的,可以选择。
如果文段中提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同时给出的对策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能性,那么这种对策也是比较合适的选项。例如,“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而选项是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这一对策切实可行,就很可能是正确答案。
有时候文段虽然没有明确指出问题,但通过作者的表述能够感受到对提出对策的支持倾向。比如,“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这里虽然没有直接说当前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但能看出作者倾向于采取这种对策。
当多个选项中既有对问题的描述,又有对策时,需要对比分析。如果对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者相比其他选项更具全面性和有效性,那么就优先选择对策。
然而,也并非所有情况下都要选择对策。
如果给出的对策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在现有条件下根本无法实施,那就不能选择。比如,“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要在一个月内让所有工厂全部关闭”,这种对策显然不切实际。
有的对策超出了文段所讨论的范围,属于过度引申,也不应选择。比如文段只是在说某个小区的垃圾处理问题,而选项是“制定全国性的垃圾处理规范”,就过于宽泛了。
以上是闪能公考讲解的行测备考“对策”什么时候可以选,在行测言语理解中判断是否选择“对策” 选项,需要综合考虑问题的表述、对策的针对性、可行性以及与文段的关联程度。只有准确把握这些要点,才能在面对此类题目时做出正确的选择,提高答题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