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经常会出现要求考生区分“对策”和“事实”的题目。这类题目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闪能公考将分步骤解析如何区分并正确选择“对策”和“事实”。
1. “对策”通常是针对某个问题或情况提出的解决办法或建议,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2. “事实”则是对已经发生或存在的情况的客观描述,是一种既定的状态。
1. 文段重点
如果文段的重点在于强调问题的解决,或者有明显的对策引导词,如“应该”“必须”“需要”等,那么“对策”往往是正确选项。
例如:“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治理。”这里重点强调的是要采取措施,“对策”更符合文段意图。
2. 问题导向
当文段主要在阐述问题,而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办法时,如果选项中有能够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对策,优先选择对策;如果没有合适的对策,再考虑选择对问题的客观陈述。
例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如果选项中有关于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对策,应优先选择;若没有,则可以选择对交通拥堵这一事实的详细描述。
3. 具体语境
结合文段的整体语境和情感倾向来判断。如果语境倾向于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那么“对策”更合适;如果只是在客观陈述情况,“事实”可能更恰当。
1. 过度依赖“对策”
并不是只要出现“对策”就一定是正确答案,要确保对策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且与文段内容紧密相关。
2. 忽略“事实”的重要性
在某些情况下,“事实”能够更准确地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能因为一味追求“对策”而忽视了对“事实”的分析。
题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早晚高峰期间,市区主干道的平均车速下降了30%。为此,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增设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交通信号灯系统,以缓解交通压力。”
解题步骤:
1. 快速浏览全文:
文章主要讲述了交通拥堵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
2. 分析文章结构:
第一段描述了交通拥堵问题的现状。
第二段提出了应对交通拥堵的建议。
3. 识别事实与对策:
事实: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早晚高峰期间市区主干道的平均车速下降了30%。
对策: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增设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交通信号灯系统。
4. 确定选项:
描述事实的选项:早晚高峰期间市区主干道的平均车速下降了30%。
提出对策的选项: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增设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交通信号灯系统。
以上就是闪能公考讲解的行测言语理解“对策”和“事实”怎么选,行测言语理解题中选择“对策”还是“事实”,需要综合考虑文段重点、问题导向和具体语境。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总结,提高对这两种选项的判断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做出准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