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从发布公告到笔试一般情况下也就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如何在三个月成功上岸,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闪能邀请到了一位山东考霸,他将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我从小到大参加的每一场考试,都喜欢总结经验教训,公务员考试也是如此。2021年在山东省考成功上岸,希望通过今天的文章,让更多的考生成为考霸,最终成功上岸!
现在公考这么激烈,一两个月的准备期,能够功么?我的回答是,可以。
原因如下:第一,在职人员是公考的主力军,那就意味着除了少数有心人外,大部分人都不会提前很久准备考试,大家的起跑线基本一致。
第二,从根本上讲,公务员笔试是一项考试,既然是考试,那就有规律可循,可以被研究,虽然短时间的突击不能让自己的能力有质的提升,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必要的准备和考试技巧修炼,快速提升自己的成绩。这,也是我的根本观点。
言归正传,如何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公考成绩,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大家应该都清楚,公考两个科目,行测和申论。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两句话,行测是核心基础,申论是上岸前的关键一步。
有人说,这两句话说了和没说一样,其实不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研究过历年的公考分数线,每年的分数线除了总成绩有最低要求外,还需要对行测单独划线,这样做我理解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申论再严谨也是主观试题,既然是主观题,那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
公考分数线对行测单独划线也是一种提示和要求,那就是行测必须过关,否则即使总成绩过线也没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测是核心基础,必须要拿下。
纵观历年的国考、省考和各类公招考试,行测80分以上比较少,20分以下也比较少,大部分集中在50-70的区间,因此对于行测,指望它拿高分拉高总成绩,显然不现实,正确的策略是确保60,力争70,冲刺80。
行测的考试时间是2小时,而题量一般是140道,这两年调整为135道,做过真题的应该都清楚,这样大的题量,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试题,除了超人,基本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所取舍,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完成尽量多的试题并确保拿分(这点很重要)。
考试时行测题量大做不完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在复习阶段,我们必须有所取舍,对于某些部分,必须完全掌握,确保准确率和成功率,另外一部分,要有选择的放弃,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考试时瞻前顾后,贪心和能力不匹配,成绩就不会好。
我的经验就是以下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完全掌握,考试时把失分率降到最低:(排名分先后)
资料分析:这部分很多人放在最后做,因为时间关系,最后都是蒙题了事,殊不知这部分应当是整张试卷中稳拿分的部分。
有人说,资料分析中,有的计算很变态,计算量大而且得不偿失,怎么办?
我的经验是两个,一个是估算,先看下答案,如果答案差别较大,就要使用估算,不断地四舍五入,比如本来乘以123,那就乘120甚至100,最后的结果大致能对上一般不错。
第二是采取一些解题技巧,这个辅导资料上很多,五花八门的复习资料上归纳出了N种解题技巧,大家可以多琢磨,其实大多数都用不到,无非就是估算和代入法,比如四个答案,A 6000 B 92138 C 3200 D 723,那么不要犹豫,大胆的估算。
第三,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练习,关于高考,印象已经很模糊了,但是老师有句话至今印象很深,他说考前2个月,你还要每天做题,这时候做题对于提高已经没什么帮助了,但是每天做题能够帮助你保持“题感”,因此强烈建议大家每天做4-6套资料分析,届时解题的时候必然手到擒来。
图形推理:这其实是很容易拿分的部分,不太清楚别人怎么样,我的唯一经验就是多做题,见得多了很多图形看一眼就知道答案,其实出题者出题的思想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这么多年的考题,翻来覆去就是那几类,看多了就会抓住问题的精髓。如果没有积累,那在考场上高度紧张的气氛下是很难想出结果的。
言语理解和表达、定义推理和定义判断:这两部分没什么好说的,都是考验日常的积累,一般1分钟1-2道题,做题按照自己的经验做下去就好了。
常识判断:其实这里有个小窍门,行测的试卷一般是提前发的,所以,当老师发下卷子后,你就应当打开到常识判断哪里,快速浏览,这些东西,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没什么好说的,也不需要思考,争取在开始答题前搞定常识判断。
当然,也有个别老师会提醒你不要拆开试卷,这时候,你就要灵活,老师点人,那也是一个个点,他不是没点到我嘛,即使点到我,我就继续做,退一万步讲,即使点到我,那我不看了总可以吧。利用这个时间差,基本开考前常识都能搞定(对了,这个窍门是我从四六级考试中学习的,利用这个窍门提前熟悉听力,基本上听力都不在话下)。
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相比,这部分难度就大了很多,经常会遇到所谓的难题、偏题。
对于这部分,建议大家一定要掌握代入法,就是根据直观感觉代入答案进行演算,对于没有思路的题不做纠缠,毕竟这部分的试题能够拿一半的分就ok,切忌不要在这部分浪费时间。
说一千道一万,行测其实是个体力活,它对智力、能力什么的都没有过高的要求,唯一要求的就是熟练度,对于普通人,熟练度就是解题的唯一诀窍,做的题多了,题感自然就来,考场上也就更从容些。
所以,每天都应当严格按照时间做一套行测的历年真题,最好从2010年以后的开始做,之前的价值不大,每年的做两遍,20天已经出去了,再加上市场上销售的各类模拟题一直做到考前,只要能做到80套试卷,行测60以上还是很有保证的。
行测基础打好之后,申论这一步迈好才能最终上岸!
我对于申论真正的学习是在四月份,省考是七月份考试,不到三个月备考时间,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申论成绩,是大多数人在考公路上迫切想知道的“捷径”。
这个“捷径”就是:闪能公考申论课程。让“玄学”变得不再“玄”。以下是我上完闪能的课总结的申论学习经验:
1.读文章要有敏感性
每一篇申论文章都需要细细琢磨,对于一些表达规范的词语、短句要注重积累,做题多了自然就会发现部分词语、短句的出镜率很高,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平常做题中把出镜率高的词语、短句摘出来,反复咀嚼材料,这样在阅读文章时就能够下意识的抓住关键词,抓住了关键词,我们就基本上搞定了归纳概括题。
2.读文章要有体系性
在平时练习时,阅读文章要抛开题目,回到最初,就像做语文归纳段意一样,把每一段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要意识到出题人给的段落都是有目的,每一段文字都有自己的作用,读完一段将段意归纳出来,一定不要怕浪费时间。
当你每一段归纳出来后,整篇文章的脉络自然也就出来了,这时你就不会再惧怕题目,无论出什么样的题目,答案都是源于文章的段落,而文中的段落大意你已经掌握在心,脉络清晰,这样就更方便我们找答案,提高我们的做题效率。
3.答题要有框架、有条理、要清晰
申论是考验一个人的框架思维,作为机关工作人员要有机关思维,如在平常做题时,要时刻记住答题框架,在每一次做题前,我会先在材料旁边写上:注意层次。
如果是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平常要多积累,就比如政府部门发出的倡议书等,多去琢磨琢磨他们的框架逻辑,会让你更了解机关工作,更能与出题人站在同一战线,让你答题更得心应手。
4.平常要积累申论素材
在整个备考阶段,我并没有进行多次的大作文练习,而是不断的积累申论素材,例如近期的时事热点一定不要错过,每天积累好词句,让我从一开始作文的无话可写,到最后山东省考大作文差点刹不住。这些素材会使你的表达整体水平提高,不是大白话,而是有深度,潜移默化的提高,量变引起质变,一切都是积累!
5.申论答卷字迹工整
申论阅卷主观性很强,换做你是阅卷人,前后两个人一对比,自然就会产生印象分,至少会产生三到四分的分差,字迹工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平常练习,一定要全真模拟,在申论纸上规范答题,形成习惯,不要涂抹,刚开始慢点,但一定要工整,一笔一划,提高卷面的整洁度。
如果能做到以上五点,那么离申论考霸也就不远了!上岸就是你的下一站!
闪能小结:公务员考试本身就是七分实力加三分技巧,所谓的技巧也就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这才是短时间备考成功的利器,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实现上岸梦想!
闪能公考,
强针对性学习,备考更省力。
闪能公考,加速实现你的上岸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