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走不出失败的阴影。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充分的考前准备是良好心理状态的前提。今天闪能给大家邀请到了五战公考,最终高分上岸的张贺同学,下面是他的经验分享!
本文作者:张贺
文章来源:闪能高分经验座谈会
哈喽,大家好,我是张贺。2021年第五次公务员考试,笔试面试双第一,成功上岸中部某省一个省直机关单位。经过五次公考,对公务员备考还是深有感触的,最近看到闪能在征集学员经验,就想着写一下自己的经验,也算是对五年公考历程的一个回顾,希望能对正在备考的小伙伴提供一些备考思路。
2016年,在经历了大学浑浑噩噩、与游戏为伴的四年之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萌生了考研的想法,于是,在其他同学有的工作,有的已经考上的情况下我又踏上了考研之路,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考上理想的985院校又不愿意调剂,在2017年初找了一家公司上班。
我是机械工程专业,所以就找了一家机械加工公司,待遇很不错,但是工作两年之后我发现在企业实在是太累了,作为机械工程师,需要对接商务、车间、质量等多个部门,每周休息一天,基本每天都要加班,所以我下定决心要考到体制内去,为了能轻松稳定一些,毅然的从公司辞了职。第一次考公失败后,找了份轻松点的工作,边工作边考公,直到第五次成功上岸。
首先我要讲的是考公务员所必备的第一要素——信心。
不管是对往届生还是应届生来说,上岸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刚刚备考的时候就树立了一个信心,公务员一定能上岸!不上岸不回头!我始终认为是这种信念的坚持才促使最后成功上岸。考公这条路是心酸的、寂寞的、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面临着辞职无收入、不知何时才能考上的压力,信心就成了前进时的一盏照明灯。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既然你决定了要走考公这条路,那么也要坚定的走下去,并且要满怀信心,这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信心,成功的几率会大打折扣。
下面是我对公务员考试备考经验的分享。
关于行测,我认为一是狂刷题,二是善总结,三是懂取舍。
1.狂刷题:有方向的刷题,做有质量的题。
很多人可能很反感题海战术,但是实际证明真的很有用。刷题不是一题一题慢慢做,要练速度。最好每道题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你速度快,自然先发制人。刷题不要盲目,要做有质量的题,符合考试特点的题目。所以把真题研究透是首要环节(没有大量刷题做基础,是很难得高分的,熟能生巧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2.善总结:边总结,边找规律,举一反三
总结很重要,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要边做边总结,找规律,这样才能举一反三,闪能课程的最大作用也在这里。行测题型无非那么几种,自己哪些模块比较薄弱,做几套真题就知道了。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一本就够了,重在精。一定不要好高骛远,要重在夯实基础,配合真题练习,才能稳步提升,取得高分。
最后针对弱点强化练习,各个击破。运算不行练运算,阅读不行练阅读。行测题大家也都知道,不难。很多甚至都是初中高中的知识。大学都考上了,这种题目无非是时间久了,生疏了,用两个月强化训练绝对有好效果。同时,在了解自己的优势弱势之后,正式考试的过程就要有个时间顺序排列,擅长做的题目和得分率最高的可以放在前面做,基本不会的可以放在后面。
3.懂取舍:发挥优势,先把会做的题做了
就是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暂时放弃,先把会做的题做了。例如我就是不会图形,我数学推理就是差,怎么学都不会,天生没有这个细胞。那好,可以放弃其中比较难的部分。但是,放弃一部分的同时得在其他部分中补回来。有弱点就有优点,发挥优势,要把失去的分数抢回来。考试是残酷的,你死我活,也许仅仅是0.5分,但绝对相去甚远。
关于申论,主要讲一下答题技巧,我认为申论答题的关键理解给定材料,从材料中找到答题要点。
申论题目的核心是给定资料,答案要点主要来源于材料,因此快速地阅读资料是成功作答的基本。而在阅读给定材料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外,还要理解相关材料的含义,摸清出题者的意图,分析材料里面包含的深刻内涵,才能真正做到高效、实效、快速作答。
在阅读过程中对相关文字的认知仅仅是第一步,阅读的关键还在于理解。这种所谓的理解是对材料内容的抽象理解,是全面、深刻的理性认识,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对材料从形式到内容、从外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悟意明理的过程。
我总结了三种理解给定材料的方法
1.理清给定材料的逻辑关系
这对于理解给定材料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对材料组合的逻辑理解不清,无法掌握材料的总体框架,往往就无法全面理解材料的内容,无法掌握给定材料所包含的意义。
无论申论的给定资料多么复杂,总是围绕一定的社会现象或热点问题拼合而成的,所以它们之间必定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理清这种逻辑关系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只有这样才能够分清层次,明确对象,正确分类,从而为进一步分析问题打下基础。
一般而言,应该利用第一遍阅读的机会,通过快速阅读全文掌握给定材料的总体框架和逻辑关系。理清给定材料的逻辑关系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可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梳理;二是可按“现象—问题—危害—原因—已做的工作—未来对策”的逻辑来梳理;三是可按对立的逻辑来梳理,如正面和负面、积极和消极、经验和教训等。
2.区分材料的主次关系
如前所述,申论材料包含着十分庞杂的文字,给定材料中除重要材料和有用材料外,也包含着许多干扰阅读的次要材料或无用材料。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把握给定材料,就必须区分材料的主次关系,区分哪些是重要材料和有用材料,哪些是次要材料和无用材料。
一般而言,必须首先弄清楚给定材料的主题,那些与主题及命题意图关系紧密的材料,是主要材料,是阅读的重点;那些与主题及命题意图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材料,对其应作一般了解;那些与主题及命题意图没有关系的材料,是无用材料,阅读时一眼带过即可。
3.正确领会主题及出题意图
正确领会出题意图是确保申论答题高分的关键。由于对材料中所透露的出题意图理解不清,把握不好,导致在答题中出现观点上偏差,可能会使其答卷大大失分。领会出题意图方面一般有几个方法:
第一,认真阅读给定材料后面的题目及作答要求。一般而言,题目及作答要求大致透露了出题者的意图,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其中所包含的含义,并从中猜测材料的主题及出题意图。
第二,认真研读给定材料的语气及正反逻辑。一般而言,材料里面所持的肯定语气表明出题者对某些个问题或做法持肯定看法;而否定的语气或给定材料里所提出的负面材料较多,则表明出题者对于某个问题和做法的否定态度。
认真研读给定材料里面的经验与教训。给定材料里面所给出的典型经验往往透露着出题者对于解决某些问题做法所持的赞成性意见;而教训则往往透露着出题者对于解决某个问题做法所持的否定态度。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公务员考试本质上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分数最大化,复习也是如此,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才是王道!希望大家都可以一战成公。
闪能小结:
张贺在四次考公失败后依然不忘初心,总结历次失败的教训,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考公注定是一条孤独的路,谁能坚持到底,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闪能公考,
强针对性学习,备考更省力。
闪能公考,加速实现你的上岸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