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能学员】我与闪能的故事,考公心路历程

2021-12-25

本文作者:王丽


两年公考路终于落下帷幕,不知为何,竟有些不舍,可能是这样的全心投入太难得了吧。


去年的失败,对于我这样马上奔三“的剩女”压力不小,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很折磨。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二战既给了我多一重的压力,但也给了我背水一战的决心。


由于我是在职备考,白天无法全身心投入,只能在晚上下班之后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查漏补缺。笔试培训的两个月,很辛苦,但也让我知道了,原来我这样浮躁的人也是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看书的。原本数学基础不算良好的我,两个月后,行测获得了不小的进步,奠定了笔试入围的基础。


除了自己确实努力了的原因以外,更多的是因为运气好,遇上了闪能的老师,教授的方法大部分都是我能理解和用上的。



笔试培训就像是一场修行,总有不那么顺心的事情,例如这次模拟考考的不好,觉得别人都在进步,可自己却好像始终在原地打转。克服自己妥协和气馁的玻璃心,不仅让我在笔试后成功入围,也成为我面试时成功的必备要素。


闪能培训班的近一个月的培训,让我有种回到大学的感觉。培训时,不敢有一丝的懈怠,真的做到了全身心投入。心态上的放松,老师的肯定和耐心,让我觉得在这一个月中逐渐看到自己的优点。越多的肯定自己有独特的地方,越多的信心能成功上岸。


到了笔试前几天,其实我已经很平和了,该学的都学会了。不仅仅是做题技巧,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信心,以及我逐渐苏醒的朝气和对未来的好奇心。


很多时候,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瓶颈期。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着急,一定要先平复自己的心态。就像我一样,如果当初没有平稳心态,一直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就算看再多的书,刷再多的题,很有可能都没有办法将知识吸收。只有先保持心态的平稳,才能去发现自己的不足。


成绩出来的时候,其实我的内心还是有点小激动。第一次考那么高的分数,笔试成绩高出第二名7分,这是原来的我只能在梦里梦到的结果!


在此,建议大家最好能报个公考培训班,在老师的带领下,可以让少走很多弯路,本来在职备考的我时间就不宽裕,还一直自我摸索、闭门造车,现在想想真是后悔。因为工作关系报不了脱产班,也应该报个线上班。


如果去年报了班,可能早就提前上岸了,也不至于花费这么长时间和精力,搞的自己身心疲惫!考公的小伙伴们!如果坚定了要成“公”的信念,那么就去报个培训班,一是培训班里会教你一些快速解题的方法,二是花了钱也会促使你更加认真地学习。


接下来给各位分享一下在闪能学到的备考经验。


行测经验:行测属于客观题,对于从小习惯于考试的我们来说,只要有大量重复性练习,就很容易学懂拿分。备考行测需要提前置办好装备:一套教材,一套或两套真题,一个笔记本,几支笔,一块手表。


备考战略总体分为三步走:第一步精读教材,全面掌握知识点;第二步狂做真题,深入提高解题技能;第三步巩固练习,挖掘短板查漏补缺。第一步精读教材,要诀在于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背诵快速解题公式和知识点。一本好的行测教材,应该是题型全面,解析详细、讲解透彻,富有解题公式和技巧的。


申论经验:申论对于文笔的基本要求便是主题明确,简洁流畅,换言之,清晰简练地表达观点。这与行政工作中 公文要求是一致的。在基本要求上做到富有文采便是锦上添花,反之,若言之无物而空有辞藻,则会给人空洞乏味之感,最不可取。


大家常常说要储备材料,多看《半月谈》杂志和人民日报评论,很少有人知道看什么,一看最新题材、热点,积累社会实践知识;二看分析逻辑、观点,借鉴分析方法,扩展思路;三看文章表达、词句,储备好词好句。


遇到欣赏的好文,还可以背一背,记住了才会真正地化用到你自己的文章里。但这些只是扩展补充,考试时还是要以给出材料为主,不能本末倒置。申论不仅仅是写作,体现的更多是处理事情的能力。解答申论题目,也不能单纯从文字角度理解,要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待。


小建议:留出最新的 3 套真题,在考前半个月进行全真模拟,完全当成真正的考试,可以很好地检验复习效果。即使用完整一套真题试卷演练,做题的方法也有讲究。为了最大限度地身临考试其境,学会舍弃芝麻捡西瓜,平时练习就应该掐表做套题,模拟考试。学会分配时间,平衡心态。到了真正考场上,按照最优习惯去做,心态平稳,便可以不变应万变了。

培训对我个人而言不仅起到了巩固基础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场培训中获得了心态上的成长。


公考之路是辛苦的,但是你也会收获到付出的喜悦。即使一次没有成功,还可以第二次,第三次,一定要有自信,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够成功上岸。感谢在闪能的日子,感恩遇上他们。


王丽同学在备考过程中的全身心投入以及心态的修行才是上岸的关键,公考不只是一场考试,也是心态的考验,公考的小伙伴不要忽略这一点哦!


闪能公考


强针对性学习,备考更省力。


闪能公考,加速实现你的上岸梦想!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