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谓“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是地球上一条重要的纬线。在地球上南北为经线,东西是纬线,赤道为0度纬线,赤道以南为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北纬23°26′即北回归线,南纬23°26′即南回归线,一般也可估算为23.5°。
二、地理意义
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端,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南半球刚好相反,此时北半球进入盛夏,所以北回归线又名夏至线。南北回归线之间是太阳直射的区域,一年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一年各直射一次),是为热带。所以北回归线也是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三、北回归线穿过的国家
北回归线穿过非洲、亚洲、北美洲,主要穿过16个国家。
非洲: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马里
亚洲:中国、缅甸、印度、孟加拉国、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
北美洲:墨西哥、巴哈马
大洋洲:夏威夷(注:夏威夷群岛在行政上属于美国,地理划分上属于大洋洲)
北回归线在我国依次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从云南墨江、广西桂平、广东从化、汕头到台湾嘉义、花莲建立了多座北回归线标志塔。
特别注意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北回归线穿过了三个,即埃及、印度、中国。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首都开罗,著名的景观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阿斯旺大坝、苏伊士运河等。印度是南亚的重要国家,重要的城市有首都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著名的景观有恒河、泰姬陵等。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离骚》: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
《尚书》: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
《国语》: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
《咏史》: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
《搜神记》:东晋干宝所作笔记体志怪小说集,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世说新语》: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永乐大典》: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四库全书》: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因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1)黄宗羲
人称梨洲先生,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不难发现,黄宗羲的思想继承了前人孟子的民本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身为人君应该谦虚利他,而不是苛政剥削。现在我国也在坚持人民至上的爱民为民利民思想,在历史浮沉中,在数次政权兴替中,足以证明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黄宗羲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创新和前瞻性,因此,在后期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斗争中为人们提供了指导。
(2)顾炎武
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有著名理论“亡国亡天下”,顾炎武认为“亡国”和“亡天下”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概念。改朝换代,只是皇帝、国号变了,这叫“亡国”。而道德沦丧,仁义被践踏,统治者压迫剥削,百姓之间相互戕害,这就成了“亡天下”,但天下的兴亡不是只靠君主或百姓一方的努力,而是天下所有人的责任,“匹夫”原指普通的男子,后来经过梁启超总结凝练为八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奋发图强,救国家人民于危难之中。此外,也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毕竟口号人人都会喊,但更加有力的是实打实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3)王夫之
王夫之,人称“船山先生”,唯物主义思想家,在探究世界本原的哲学问题上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唯器”的唯物主义观点。另外在政治上提出要“趋时更新”,认为法律与整个国家制度一样,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家法律,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婚姻的效力主要包括三种情形,有效、无效、可撤销这三种情形,有效婚姻需要满足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有效婚的实质要件,包括(1)达到法定婚龄(2)符合一夫一妻制度(3)夫妻双方自愿结婚(4)没有法律规定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只要满足这四个条件且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结婚登记,就属于有效婚姻。无效婚姻包括三种情形(1)重婚的(2)未达到法定婚龄的(3)有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的。可撤销婚姻是此次《民法典》修改的亮点,2021年以前我们国家的可撤销婚姻只包括一种情形,就是被胁迫的婚姻,一方被胁迫结婚,被胁迫的一方可以在结婚后一年内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2021年《民法典》又增加了一种可撤销的情形:一方患有重大疾病,在婚前未如实履行告知义务,婚后发现的一方,在知道后一年内可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被治愈,在《民法典》修改之前,一方患有重大疾病,在婚后尚未治愈的,属于无效婚姻的一种情形,现在我们将其作为一种可撤销的情形,也给双方留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利,也很好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形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因此在立法时增加了此种情形,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情形,更好地保护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中国第一阶梯
主要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一阶梯的划分被几座巨型山脉围绕其中,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其中喜马拉雅山脉也被称为世界屋脊。
也由于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所以也是海拔最高的盆地。
中国第二阶梯
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1000-2000米。
以山脉作为分隔的话,第二级阶梯整体位于阿尔泰山以南、昆仑山以南、祁连山之北、横断山脉以东,喜马拉雅山以南,大兴安岭以西,阴山以南,太行山以西,巫山以西,雪峰山以西。
其中,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是为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为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这样的描述同学们或许没什么概念,我们将其拆分看。
其中,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依次由北往南排列位于我国西北部,阿尔泰山、天山中间是准格尔盆地,天山、昆仑山中间是塔里木盆地。
阴山、秦岭、雪峰山依次由北往南排列位于我国中部,以阴山、秦岭为中心,分别是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则被横断山脉、大巴山、武陵山围在中间。云贵高原和大巴山之间就是四川盆地。
中国第三阶梯
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其中,我国最大的丘陵是东南丘陵。海拔基本在500米以下。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合围着东北平原。阴山、太行山东南部就是华北平原。在长江中下游由大江大河冲击而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平原。之后就是江西福建一带的东南丘陵,和南岭以南的两广丘陵。
1、马太效应:指的是强者愈来愈强、弱者愈来愈弱的现象,类似于咱们说两极分化,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情况,一般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金融、教育、以及科学领域。
2、鲶鱼效应:原指的是鲶鱼喜爱吃沙丁鱼,沙丁鱼在售卖时要活鱼才能卖出价钱,所以渔民习惯在沙丁鱼中放一些鲶鱼,激发沙丁鱼的活力,避免其死亡。在企业中也常常运用鲶鱼效应来激励员工,让大家产生一种居安思危的紧迫感、危机感,实际是一种负激励。
3、二八法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启示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关键,抓住了关键也就抓住了全局。
4、破窗理论:从理论本身含义来看指的是当一幢建筑某些窗户被破坏以后,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5、剧场效应:在经济学中是指,假如一个剧院着火了,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来看,大家必然选择先跑出去,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这么做,其结果必然是大家都拥堵在门口,谁都跑不出去,所以现指某些个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他人利益的行为,导致了群体的悲剧。
6、青蛙效应:青蛙效应可以简单理解为“温水煮青蛙”。本意是将一只青蛙置于温水中,在这种安逸的环境下青蛙并不知道危机的到来,等到发现时为时已晚。核心理念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我们的启示则是要居安思危,虽然现在的处境可能很好,但切勿沉迷。
冬奥中的氢能
氢能一直被我们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的燃烧效率非常高,而且添加了氢气的汽油,节约效果也更好。在这次冬奥会中所采用的主火炬首次以“微火”形式呈现,首次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进一步实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绿色”“环保”的进一步结合。除了主火炬以氢能为燃料外,采用氢燃料的客车也实现了在极寒环境下的冷机启动,以及在开启暖风空调的情况下长距离行驶。
冬奥直饮水技术
这次冬奥会我们严格落实“双闭环”管理,完善场馆防疫措施,尽最大努力防止疫情发生。在食品安全上我们做到从源头把控,确保万无一失,可以看到各国运动选手在奥运村中对中国美食的赞誉;在赛场保障方面,为保证奥运场馆的用水安全,张家口市作为主办城市之一启动了奥运直饮水工程,采用直饮水处理技术。一般对于自来水的消毒大都采取的是氯化法,而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所以自来水中一般是含有氯的。为了保障用水安全,确保水质达到国际标准,这次冬奥会采用直饮水处理技术,解除自来水中加“氯”对人体可能带来的二次伤害。
1、牧野之战(周联军4.5万VS商约17万)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
2、城濮之战(晋3.2万左右VS楚4.2万左右)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3、巨鹿之战(楚军5万、诸侯联军数十万VS秦军40万)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4、官渡之战(曹操军约2万VS袁绍军约11万)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5、赤壁之战(孙刘联军5万VS曹军20余万)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之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6、淝水之战(东晋8万VS前秦25万左右到战场)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一、中国地形地貌总特征
对于中国的地形地貌而言,总体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多样;全球5种基本的地貌类型,在中国均有分布,其包括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在考试中要注意五种基本地貌是哪些)。
2.山区面积大;山区主要包括有,山地、高原和丘陵,在中国,山区的面积大约占到中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区带给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考试中也会通过案例题考察)。
3.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中国的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升高,三级阶梯中,第一阶梯的海拔基本在4000米以上,主要地区为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记忆口诀“一高一低”)。第二阶梯的海拔主要在1000米~2000米之间,分布着盆地和高原,其中高原主要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盆地主要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记忆口诀为“三高三低”)。第三阶梯的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也称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水乡泽国)和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记忆口诀为“三平三陵”)。
二、中国的主要山脉
1.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北列的天山-阴山,中列的昆仑山-秦岭,南列的南岭(记忆口诀为“天阴昆秦南”)。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西列的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中列的长白山-武夷山,东列的台湾山脉(记忆口诀“大太雪,长武台”)。
3.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4.南北走向的主要是横断山脉和贺兰山。
5.弧形山脉主要为喜马拉雅山。
西周与东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灭掉商朝,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是为西周的开端,周王亲自统治的关中地区称为“宗周”;周成王统治时期,为了加强对于东方的统治,营建新都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为“成周”。
西周末年,经历周厉王的残暴统治,爆发了“国人暴动”,周王朝国势日颓,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岌岌可危;周幽王的烽火台戏诸侯,使周天子失信于天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次年周平王在部分诸侯护卫,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时期,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之位,诸侯纷争不断。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称为战国时代。
东周时期,周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为周王畿,称为“千里王畿”,周考王元年,周王划王畿河南之地,封其弟揭于王城,建周国,疆域为瀍水以西、洛河以南,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小诸侯国。前367年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王畿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历史称为西周公国与东周公国。
前汉与后汉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经过了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定陶称帝,后定都于长安,史称西汉,又称前汉。自汉武帝之后,外戚与宦官为了争夺中央权力,争斗日重,西汉皇权渐渐旁落,公元8年外戚王莽废除孺子婴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最终刘秀荡平各地割据势力,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鄗城,后定都于洛阳 ,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又称后汉。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汉桓帝、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于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序幕,最终,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三国时期,刘备割据于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又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
1.1960年2月19日,上海机电设计院自行设计制造的T—7M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试射成功,开始了中国的“空间时代”。这是中国探空火箭技术取得的第一个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成果。
2.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是美国,不是苏联。1945年7月,美国一共制造出3枚原子弹。第一枚“瘦子”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实验爆炸成功。第二枚“小男孩”、第三枚“胖子”在1945年8月分别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3.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第一个在实验室中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实现了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壮举。
4.1966年,首枚核导弹:中国第一枚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打靶试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中国导弹试验靶场)发射成功。
5.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爆炸试验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第一颗原子弹核爆炸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中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速度是最快的。(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6.1970年4月24日,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东方红一号”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7.“神舟”系列: 2003年,首次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2008年,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号”(翟志刚);2013年,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号”(王亚平);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
8.2011年,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
9.2011年,我国新型战机歼-20试飞成功,在2016年第十一届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并非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亮相)
10.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舷号为“16”)交付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交付海军。)
11.2012年,“北斗”正式试运行,2020年再发射2-4颗卫星后,北斗全球系统建设将全面完成。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的供应商or全球四大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成熟、全球定位系统(GPS)——成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成熟、欧洲伽利略系统——尚未成熟。
12.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成功。
13.2016年,“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14.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15.2016年,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是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10.2017年,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成功首飞。
16. 2020年11月24日,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中国探月计划嫦娥工程开始于2004年。)
17.20世纪20年代中叶,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分析,创立了新华夏沉降式找油的理论,否定了“中国贫油”观点,为探明大庆油田提供了理论依据。
反射
光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便有部分光自界面射回原介质中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举个例子,照镜子就是最简单的反射现象。对于反射,大家只要记得太阳光、灯光等不是直接照在你的眼睛上就是反射。反射包括漫反射和全反射。
1、漫反射就是光线照在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上,光学朝四面八方反射的现象。这是我们人眼能够识别物体的基础,一说为什么能分辨物体,就是漫反射。
2、全反射就是当光线从较高折射率的介质进入到较低折射率的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某一临界角(光线远离法线)时,折射光线将会消失,所有的入射光线将被反射而不进入低折射率的介质。常见的全反射现象就是光导纤维(光纤)。
折射
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常见的折射现象:插在水里的筷子看起来就像断了一样。
散射
是指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一部分光偏离原方向传播的现象。散射的原理就是光由不同波长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及红外线、紫外线构成。散射就是把光分成不同颜色。所以只要看到不同颜色的光,那基本就是散射。比如天空是蓝色的,北极的极光,彩虹等等。
衍射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光将偏离直线传播的路径而绕到障碍物后面传播的现象,叫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本质是光具有波动性,就像水波一样。这个可能大家平常接触的少,光的衍射包括: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板衍射及泊松亮斑。
偏振
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叫做偏振,它是横波区别于其他纵波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举个例子,我们抓住绳子的一头,上下摇动绳子,绳子会产生波动,这时候我们如果用绳子穿过一条竖着的缝隙,绳子的波动就能传递过去,如果是横着的,就没法传递。而对于光来说,太阳光是朝着四面八方传递的,这时候我们人为制造一些“缝隙”,就可以对光进行筛选,选出我们需要的光。常见的现象有:照相机的镜头,3D眼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