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之歌》
夫民,别⽽听之则愚,合⽽听之则圣。——《管⼦·君⾂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为⼈⾂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民安⼟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可怀以德,难屈以⼒——《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宽则得众,信则⼈任焉。——宋·苏辙
1. 民本思想在我中华源远流长,早在《尚书·五子之歌》中,就有“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说,至今仍被沿用。但对民本思想表述最为精确的,乃是战国思想家孟子,其所言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谓振聋发聩,甚至令明太祖朱元璋都觉得刺耳,宣称“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并诏告天下,说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乃作《孟子节文》删之,足见其思想的影响力。
2.历史上的“武王伐纣”事件,之所以被后世执政者反复提起,就是因为按照儒家的政治观念,武王因为行仁政,获得天下诸侯的拥护,获得老百姓的拥护。而纣王残害百姓,又好大喜功四处征伐。所以,尽管纣王武力很强悍,但最终在百姓的倒戈下,西周代替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