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闪能学员经验。
行测在公考当中算门槛比较低的一科,其中有很多考查常识判断或逻辑推理的题,如果自己平时便注重积累知识,再加上一点点小运气,第一套题考到“及格线以上”也是有可能的。
但众所周知,公考是选拔性的考试,不存在“及格万岁”,而是完完全全的分高者为王。拿到60不算难,但想冲刺到70+乃至80+,可完全不是“稍微准备一下”那么简单的,行测拿高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今天,我们就邀请到拿到87分的唐嘉楠同学,一起来看看她是如何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从一个公考小白蜕变为大神的,她说,对于行测,她可是有秘籍的~。
hi同学们好,很开心能够和同学们分享我的考公经验。我当时的备考时间满打满算大概有两个月,当我准备开始时,同期已经有很多同学比我提前了好几个月,所以我备考的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
可能是压力更能激发人的潜力,虽然我备考的时间不长,但期间的学习效率还是很高的,其实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行测方面,当时我的进步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快,所以总结了几个学习行测的小技巧,可以让大家参考一下。
1.弄清题型模块,专项定点突破
刚开始备考时,看到卷子上密密麻麻的一百多道题,脑子里都会觉得嗡嗡的,但大家都知道,行测的题型分为五大模块,在刷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将自己的错题进行分类,可以根据五大模块列一个表格,然后写完每套卷子后都计数看自己是在哪一个模块错的最多,通过这样的方法找出自己的弱项,自己弱的地方就是丢分多的地方,丢分多的地方就是能提分多的地方!
同时,同学们也要清楚自己在哪些模块是比较擅长丢分较少的,分清轻重缓急,建议同学们先攻弱点。
在闪能上行测特训课时,我发现自己在数量关系方面是最吃力的,所以在刚开始上数量关系的专项课程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脑子里一团浆糊,但向润秋老师特别棒的一点就是在讲解知识点时,每一个知识点在讲解后都会设置一个历年的真题,尤其是在数学逻辑这一方面,都会用真题来帮我消化理解看起来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而且讲解的特别细致。
2. 针对弱项突击补缺
行测如果想要拿高分,那么五个模块如果有一块是个大瘸腿,冲刺80+就很难了,所以当同学们找到自己较弱的模块后,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将弱项补起来。
还是以我当时的备考作为例子,因为我是文科生,在言语理解和常识方面有着较多的知识储备量,所以闪能的老师在评估过我的情况后,为我定制了主攻数量关系和图形推理模块的专项课程,每天有针对性的大量听课和刷题,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我找到图形推理的规律,建立起数量关系方面的思维逻辑,并合理地压缩了我在常识和言语理解方面的刷题时间。
备考的中间阶段,补缺绝对是重点中的重点,当时我一天学习八个小时,大概有五六个小时是在刷数量和图形这两个模块的题,期间一有问题我就会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也会很快的回复,一点点帮我缕清逻辑关系。就这样坚持了几天,硬是把我在这两个弱项方面拔高了不止一个台阶。
3. 冲刺阶段要敢于有所取舍
最后的冲刺阶段也是再次拔高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时候会和备考中间恶补弱项的阶段有很大不同,在我们最后狂刷题的阶段,我们要想的应该是“能得分的地方一分都不要丢”,尤其是对于我们学得好有优势的模块,我们一定要争取拿到我们的最高分,而且在最后阶段我们多少会有些疲惫,此时再冲击一些我们擅长的模块时,也能让我们轻松一些,多一些自信心。
对于我们实在不擅长的某些题,大家在最后的阶段就不要太纠结了,毕竟通过前面的补缺阶段,我们已经能在这方面多拿到很多分数了,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要把时间分给那些正确率高而且权重的部分。包括在考场上也是这样,实在不会可以略过,要敢于取舍。
2. 把握时间,效率最重要
向老师在最开始介绍行测时便说过,行测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紧,题量大。如何在“速度”和“正确率”之间寻求出一个最优解,使我们在备考期间一定要注意的问题。当我们学过理论课程后每一次刷题我们都要记得计时,随时保持着在考场时的紧张感。
分享一个对于我个人来说提高速度很有用的小方法,大家都知道一张卷子100多道题,选择题每一类型的分值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参加考试的时候,可以先把得分高的题目在一开始就圈出来,多选不定项选也要勾出来,先把这种题做对了,5道1.5分的题当然比10道0.5分的题有价值,分数自然上去了。
而且用这种方法的话,就不会犯把多选当单选的低级错误,我们要从每一个细节防止丢分。
闪能小结:
备考时间如此紧张,找对方法,提高效率就是最重要的,相信唐同学的分享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希望正在努力的你也能够找到正确的备考方法,一战上岸!
有更多问题想要咨询,可以私信闪能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