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考试,选词填空是考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的题型。面对近义词辨析、成语运用、语境匹配等多重挑战,许多考生因词汇量不足或语感薄弱而失分。即使遇到陌生词语,只要善于利用上下文线索,也能通过逻辑推理“猜”出正确答案。本文闪能公考来介绍选词填空如何根据上下文猜词。
选词填空的核心在于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常见的逻辑关系包括转折、因果、递进、并列等。通过识别这些关系,可以迅速缩小选项范围。
1. 转折关系:标志词如 “但是”“然而”“却” 等,表示前后内容相反。例如:“他平时成绩很好,但这次考试却发挥失常。”空缺处应填与 “成绩好” 相反的词语,如 “失利”。
2. 因果关系:通过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等关联词判断因果逻辑。如:“因为连降暴雨,所以山区发生了泥石流。”可根据原因推断结果或由结果追溯原因。
3. 递进关系:递进关系表示在前文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或强化。标志词有“而且”“甚至”“更” 等。如:“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在体育方面也很有天赋。” 后半句在前半句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其全面发展的特点。
4. 并列关系:并列内容通常在意义上相对平等,结构上较为对称。常见并列词有“和”“与”“以及” 等。例如:“他既会弹钢琴,又会拉小提琴。” 表明他在两种乐器演奏方面都有能力。
语境中往往包含丰富的提示信息,如关键词、关键句等,这些信息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空缺处的含义。
1. 关键词:在文段中,一些反复出现或具有强调意味的词语可能是关键。如文段多次提及“环保”“污染” 等词,空缺处很可能与环境保护相关。
2. 关键句:文段的首句、尾句或转折句等往往是关键句,能够概括文段主旨或引出重要观点。例如,首句提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深远。” 后文内容可能围绕人工智能的应用、优势及挑战等方面展开,选词需与之相关。
1. 语素分析法:通过分析词语的构成语素来推测其含义。例如,“流露”一词,“流” 指像水一样流动不定,“露” 指露出、显现出来,合在一起可推测其意为像水一样流动不定地显现出来。
2. 比喻法:将题干中的语境或待选词语看作比喻的 “本体”,寻找与其意义相近的“喻体”。例如:“他的思维敏锐,犹如 ________ 一般洞穿问题本质”,待选项有 “激光”“阳光”“雨滴”,选“激光”,因其有强穿透力和精确性,与 “思维敏锐” 的特点相符。
3. 排除法:根据上下文语境和逻辑关系,排除明显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例如,若空缺处需填与“快乐” 相关的词,而选项中有 “悲伤”“愤怒” 等明显相反的词语,可直接排除。
例题:这也是一个物质丰盛、诗意寡淡的时代,一个盛产亿万富翁、欠缺生活的时代,一个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而人人 ________ 的时代,一个集体 ________ 于高速工作、功利社交、名牌消费的时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事与愿违 敬畏
B. 饮鸩止渴 沉迷
C. 针锋相对 尊重
D. 南辕北辙 克制
解析:文段首句通过多个 “一个…… 的时代” 构成并列句式,描述不同社会现象。第二个空缺处所在分句与前后分句形成并列关系,前后分句均表达了负面的社会现象,如“物质丰盛但诗意寡淡”“盛产亿万富翁却欠缺生活” 等。结合语境,第二个空缺处应填入与 “高速工作、功利社交、名牌消费” 等消极现象相关的词语。选项 B 中的 “沉迷” 表示深深地沉溺其中,与语境契合,当选。
行测选词填空题中,根据上下文猜词是提高答题正确率的关键。考生应注重分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利用语境提示信息,并结合语素分析、比喻法、排除法等技巧,合理猜词。通过大量练习和不断总结经验,考生能够提高对语境的理解能力,提升选词填空题的解题效率和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