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考试,提出对策题是考查考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题型。许多考生在作答时容易陷入的误区,导致得分偏低。其实,提出对策题并非无章可循,关键在于掌握“问题导向、对策可行、逻辑清晰”的解题原则。本文闪能公考来讲解如何掌握提出对策题的解题技巧。
审题是解答提出对策题的第一步。考生需明确题目要求,判断是单纯提出对策,还是先概括问题、原因等。例如,若题目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则需先概括问题,再据此提对策。注意作答身份,如以政府工作人员身份作答时,对策需符合政府工作方式与权限。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是提出对策的基础。关键信息包括:
1. 直接对策:材料中明确给出的解决措施,如 “应该……”“必须……”等表述。
2. 问题推导对策:识别材料中的问题,逐一对应提出解决方案。比如,材料提到企业污染问题,可提出加强环境监管、提高排污标准等对策。
3. 原因推导对策: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如因环保意识淡薄导致污染,可提出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4. 借鉴经验与教训:从材料中的成功案例或失败案例中汲取经验或教训,转化为对策。
对提取的对策进行分类整理,提升条理性和可行性:
1. 分类整理:按主体(如政府、企业、公众)或维度(如政策、经济、法律)对对策进行分类,使答案结构清晰。
2. 合并同类项:合并相似对策,避免冗余,确保每个对策都简洁明了。
3. 补充完善:结合自身知识储备,对提取的对策进行补充,增加细节和可操作性。
1. 结构清晰:采用总分结构,开头概括对策方向,分条列出具体措施。
2. 语言简洁:使用规范、简洁的语言,避免啰嗦和口语化。
3. 条理清楚:分条列点,逻辑连贯,使阅卷人能快速抓住要点。
1. 针对性:对策要针对具体问题和原因,避免泛泛而谈。
2. 可行性:所提对策需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3. 可操作性:对策要具体详细,有明确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4. 积累常用对策:熟悉并积累如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常用对策表达,灵活运用到不同题目中。
提出对策题的解答需要考生掌握审题、找点、加工和作答的技巧,注意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大量练习和总结,考生可提高解题能力,为申论考试取得高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