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量关系备考,如何通过和差问题公式解题?

闪能公考
2025-09-03

行测数量关系考试和差问题是一类经典且高频的题型。它以“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为核心,考查考生对基础数量关系的掌握与快速解题能力。不仅能大幅缩短计算时间,还能提升解题准确率。那么闪能公考来讲解如何通过和差问题公式解题。


一、核心公式与适用场景


和差问题的核心公式为:

大数= (和+差)/2

小数= (和−差)/2

这些公式适用于计算问题、行程问题和年龄问题等。


二、解题步骤与技巧


1. 确定已知条件

明确题目给出的和与差。例如,若题目中提到 “甲乙两人得分之和为 52,甲比乙多得 16 分”,则和为 52,差为 16。


2. 套用公式计算

直接使用公式计算大数和小数。在上述例子中,甲的得分为:

甲得分= (52+16)/2=34

乙的得分为:乙得分= (52−16)/2=18


3. 验证答案

将计算结果代入原题条件,验证是否符合逻辑。例如,甲得 34 分,乙得 18 分,和为 52,差为 16,符合题目要求。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如何通过和差问题公式解题?


三、实战案例解析


1. 射击比赛问题

题目:甲乙两人参加射击比赛,规定每中一发记 5 分,脱靶倒扣 3 分。两人各打了 10 发子弹后,分数之和为 52,甲比乙多得了 16 分。问甲中了多少发?


解析:

(1)确定已知条件:分数之和为 52,得分之差为 16。

(2)套用公式计算:甲得分为 (52+16)/2=34分。

(3)验证答案:若甲 10 发全中,应得 10×5=50 分,实际少得 50−34=16 分。每脱靶 1发少得 5−(−3)=8 分,因此甲脱靶 16÷8=2 发,中了 10−2=8 发。


2. 轮船漂流问题

题目:A、B 两城由一条河流相连,轮船匀速前进,从 A 城到 B 城需行 3 天时间,从 B 城到 A 城需行 4 天时间,从 A 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 B 城需几天?


解析:

(1)确定已知条件:设定 A、B 之间距离为 12(最小公倍数),顺水速度为 12÷3=4,逆水速度为 12÷4=3。

(2)套用公式计算:水流速度为 (4−3)/2=0.5。

(3)验证答案:木筏漂流速度即水流速度0.5,所需时间为 12÷0.5=24 天。


和差问题公式是解决行测数量关系中和差问题的有力工具。通过理解公式原理,掌握解题步骤,结合实战案例练习,考生可以快速准确地解答此类问题。在备考过程中,多做一些相关题目,熟悉公式的应用,能够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