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启示型综合分析题常让考生陷入无从下手的困境。面对纷繁复杂的材料,要求考生从给定的案例或做法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经验或启示,考查考生的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这类题目并非无迹可寻,掌握科学方法,我们就可以快速拿高分。以下闪能公考来讲解启示型综合分析如何作答。
不要被细节淹没,要抓住"问题-原因-措施-成效"这条主线。例如,材料讲述某地通过"网格化管理"解决社区矛盾,核心在于"精细化治理模式",而非具体人员或事件。通读时用笔标出关键句,明确材料讲了什么、为什么重要。
从具体案例中升华出可迁移的智慧,避免就事论事。如"网格化管理"可提炼为"基层治理需精准化、精细化",而非简单重复"他们做了网格化"。启示要体现"为什么重要",如"精准治理能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启示不是空洞口号,需结合政策热点和现实场景。比如,"精准治理"可联系"十四五"规划中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延伸至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应用。分析时要说明"为什么能用"、"如何用",避免泛泛而谈。
启示型分析通常遵循"启示点明-内涵阐释-应用建议"的逻辑链。开头点明核心启示,中间用2-3个层次展开分析(如理论支撑、现实价值、应用路径),结尾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例如,"精准治理启示我们:在基层工作中,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服务精细化。"
在考试作答中,需警惕三大误区:一是简单复述材料,如"材料说他们用了网格化",而非提炼启示;二是启示过于空泛,如"要创新"、"要发展",缺乏具体内涵;三是联系实际脱离实际,提出的建议与当前政策、社会现实脱节。
启示型综合分析题的作答需要考生审清题干,找准案例中的关键做法,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启示,并按照总分结构进行书写。多练习、熟悉材料是提高此类题目作答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