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逻辑填空中的重复和不重复如何解答?

闪能公考
2025-09-01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题一直是考生得分的分水岭。许多考生词汇量不小,却常因忽略文段内部的语义重复与避免重复原则而误选答案。掌握“重复”与“不重复”的解题逻辑,能帮助考生精准把握语境,快速排除干扰项。那么闪能公考来介绍逻辑填空中的重复和不重复如何解答。


一、理解重复和不重复的核心概念


1. 重复问题主要体现在语义和语法结构上。语义重复是指填入的词语与句子中已有的词语在语义上有重叠部分。例如“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忍俊不禁” 本身就有忍不住笑的意思,后面再加上 “笑了起来” 就是语义重复。语法结构重复是指填入的词语与句子的语法结构产生重复,如 “如果我们把这样的先进事迹不报道好”,这里“把” 字句的否定形式应该是 “把…… 不……” 的否定词放在 “把” 字之前,原句的语法结构就出现了重复和错误。


2. 不重复问题则要求填入的词语与句子中的其他词语在语义上互补,共同构成完整的语义表达,或使句子在逻辑上连贯顺畅。例如“他性格内敛,做事()”,括号中可填 “稳重”,“内敛” 和 “稳重” 相互呼应,从不同角度描述性格和做事风格,没有重复且使句子表意完整。


二、掌握解题技巧


1. 应对重复问题的技巧

(1)深入理解词语含义:备考过程中,要积累大量词汇,并通过查阅词典、分析例句等方式掌握其精确用法,避免语义重复。如“目前的当务之急”,“当务之急” 已经包含了 “目前” 的含义,再填入 “目前” 就重复了。

(2)仔细分析句子结构:确定句子的类型和成分,根据句子结构的要求,避免语法上的重复。比如“把” 字句的否定形式,要将否定词放在 “把” 字之前。


2. 解决不重复问题的技巧

(1)准确把握语境逻辑:通过分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确定所填词语。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在并列关系中,词语之间地位平等、语义相近或相反;递进关系则要求后一个词语在程度、范围等方面比前一个更进一层;转折关系需要考虑前后语义的相反;因果关系要依据原因和结果的对应。

(2)善于寻找提示信息:在句子中寻找对所填词语有提示作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关键词、标点符号等。比如,看到“而且” 这样的递进关联词,或者 “:”“——” 这样的解释说明性标点符号,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合适的词语,避免与已有信息重复且保证语义连贯。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逻辑填空中的重复和不重复如何解答?


三、实战案例分析


1. 重复问题示例:“这项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进展顺利,________5月下旬,已完成年计划的70%。”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截至

B. 截止

C. 估计

D. 预计

解析:横线处应填 “截至”,“截至” 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点,与后文 “5月下旬”搭配合适,而 “截止” 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一般用在时间词之后,填入此处会与“5月下旬” 语义重复,故选 A。


2. 不重复问题示例:“人们一般都认为艺术家是 “神经质”的,他们的行为像16个月大的婴儿,这种观点是________的,事实上,“发疯”的艺术家是很________的,我所遇到的许多艺术家都是极具组织头脑、非常成熟的个体。”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确 普遍

B. 片面 稀少

C. 偏颇 稀缺

D. 错误 少见

解析:第二空由文段中表转折的插入语 “事实上” 可知,该空所填词语表达的意思应能体现出 “少” 的意思,故可先排除 A。B 项 “稀少”、C 项“稀缺” 为偏正结构的形容词,“稀” 修饰 “少”、“缺”。根据 “很” 一般不与偏正结构的形容词连用的原则,排除 B、C。故选 D。


解答逻辑填空中的重复和不重复问题,需要考生在备考中注重词汇积累和语境理解。通过深入理解词语含义、仔细分析句子结构、准确把握语境逻辑和善于寻找提示信息,可以有效避免重复问题,解决不重复问题。不断练习和总结,培养对语言细节的敏感度,是攻克逻辑填空的关键。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