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量关系备考,和定最值问题是一类常见题型,要求在几个数加和一定的情况下,求解某个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和定最值问题有清晰的解题逻辑和固定套路,掌握“逆向思维”与“极端假设”两大原则,便能快速破题。今天闪能公考来详细介绍如何解答和定最值问题。
和定最值问题是指在若干个数加和固定的情况下,求解其中某个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其核心在于理解和运用极端思维来分配数值,以达到求解目的。解题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求最大值时,让其他所有量尽可能小。
求最小值时,让其他所有量尽可能大。
1. 明确题干信息
读题时,确定题目中给出的总和以及要求解的具体量。例如,“将21本故事书分给5个人阅读,求得到最多书的人至少能拿多少本”。
2. 根据解题原则构造方程
按照解题原则构造极端情况下的方程。如上述例子,设得到最多书的人拿了X本,则其他人依次拿了X-1、X-2、X-3、X-4本。总书数为X+ (X-1)+ (X-2)+ (X-3)+ (X-4)=5X-10。根据总书数为21,方程变为5X-10=21,解得X=6.2。因书本数只能取整数,故X向上取整为7本。
3. 验证解的合理性
验证求出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是否满足题目的所有条件和限制。例如,验证X=7时,总书数为7+6+5+4+3=25,超过了21本,说明需要调整。这种情况下,可重新构造方程,如让其他人拿的书本数尽可能接近但不超过X,依次为X-1、X-2、X-3、X-4,但需要保证总书数不超过21。通过调整X的值,找到合理的解。
1. 案例一:求最大量的最小值
题目:某班级共有30名学生,计划购买一批图书,预算总金额为900元,每本书价格相同且为整数元。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获得图书,每人至少一本,最多能买多少本书?
解析:
(1)明确目标:求每人最多能获得几本书,即求书的最小数量。
(2)确定和值:总金额900元,共30人。
(3)均值思维:人均预算为900÷30=30元,意味着要使每人至少一本,每本书的价格应该不超过30元。
(4)构造极端:为了使购买的书数量最多,应让每本书的价格尽量接近人均预算的最低限,即30元/本,这样正好每人一本,共30本。
(5)验证计算:30本书,每本30元,符合预算900元的限制,且确保了最多的分配数量。
2. 案例二:求最小量的最大值
题目:6人参加百分制考试,成绩总和为400分,已知6人都及格了,成绩均为整数且依据成绩排名无并列名次,求第一名最多得了多少分?
解析:
(1)明确目标:求第一名最多得了多少分。
(2)确定和值:总成绩400分,6人都及格。
(3)均值思维:要使第一名分数最大,其他五人分数尽可能小。已知6人都及格,则排名第六的人最少为60分,排名第五的人至少61分,排名第四的人至少62分,排名第三的人至少63分,排名第二的人至少64分。
(4)构造极端:设第一名得分为X,则X+64+63+62+61+60=400,解得X=84分。
(5)验证计算:84分符合百分制要求,且其他五人分数递增,无并列,满足题目条件。
和定最值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理解题目要求,运用极端思维构造方程,并进行合理验证。通过大量练习和总结,考生可以熟练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这样才能在行测数量关系部分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