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问题作为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高频考点,贯穿各类公职考试,是数量关系的重要题型。由于其概念关系明确、公式简洁且题目难度适中,是考试中容易得分的部分。考生在备考时需注重对工程问题的理解与练习,提高解题效率。那么闪能公考来讲解行测数量关系工程问题有哪些解题技巧。
工程问题主要围绕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核心要素展开,其基本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工作量 =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当工作量保持不变时,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呈反比关系;若工作时间固定,工作量与工作效率则呈正比。
1. 方程法
方程法是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方法,尤其适用于已知多个主体完成工作的时间或效率的题目。通过设定未知数并构建等量关系,可有效求解工作效率或工作时间。例如,若某项工程由甲单独完成需 12 天,乙单独完成需 18 天,两人合作完成该项工程需多少天?可设工作总量为 1,甲的工作效率为 1/12,乙的工作效率为 1/18,合作效率为二者相加。由此可得合作时间为 1 ÷ (1/12 + 1/18) = 7.2 天。
2. 特值法
特值法的核心在于合理设定特殊值以简化计算。在工程问题中,当题目未明确工作总量时,通常将其设为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快速求出各主体的工作效率。例如,一项工作,甲单独完成需 4 天,乙单独完成需 6 天。求两人合作完成该项工作所需的时间。设定工作总量为 12(4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则甲的工作效率为 3,乙的工作效率为 2,合作效率为 5。因此,合作时间 = 12 ÷ 5 = 2.4 天。
3. 比例法
比例法在解决工程问题时,尤其在涉及效率比或工作量比的题目中表现出独特优势。通过把握正反比关系,可迅速求出未知量。例如,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之比为 3:2,甲队单独完成某项工程需 10 天,求乙队单独完成同一工程所需的时间。根据效率反比关系,工作时间比为 2:3。甲队工作时间为 10 天,对应比例为 2,乙队工作时间则为 15 天。
4. 比较构造法
比较构造法适用于题目中存在多种工作方案的工程问题。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差异,可快速找到解题关键。例如,某项工程,甲公司花 6 天,乙公司花 9 天可以完成;或者甲公司花 8 天,乙公司再花 3 天也可以完成。求甲公司和乙公司单独完成该项工程分别需多少天。比较两种方案,甲公司多工作 2 天,乙公司少工作 6 天。可构造方程,假设甲公司每天完成量为 x,乙公司每天完成量为 y,则 2x= 6y,即 x = 3y。代入第一种方案,6x + 9y =6×3y + 9y = 27y 为工作总量。因此,甲公司单独完成时间 = 27y ÷ x = 27y ÷3y = 9 天;乙公司单独完成时间 = 27y ÷ y =27 天。
1. 案例一
题目: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 8 天,乙单独完成需 12 天。甲乙合作几天可以完成?
解析:设工作总量为 24(8 和 12 的最小公倍数),甲的工作效率为 3,乙的工作效率为 2。合作效率为 5,合作时间为 24 ÷ 5 = 4.8 天。
2. 案例二
题目:某项工程由甲、乙合作需 6 天完成,乙、丙合作需 8 天完成,甲、丙合作需 12 天完成。求三人合作完成该工程需多少天?
解析:设工作总量为 24(6、8、12 的最小公倍数)。甲 + 乙效率和为 4,乙 + 丙效率和为 3,甲 + 丙效率和为 2。解方程组得甲效率为 1.5,乙效率为 2.5,丙效率为0.5。三人合作效率为 4.5,所需时间为 24 ÷ 4.5 = 5.33 天。
工程问题作为行测数量关系中的重点题型,其解题方法多样且易于掌握。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熟记基本公式,灵活运用方程法、特值法、比例法和比较构造法等技巧,通过大量练习提升解题能力。在考试中合理分配时间,优先解决工程问题,可有效提高数量关系部分的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