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逻辑判断备考,三段论前提型题目是逻辑判断部分的难点之一。这类题目通常给出一个推理过程,其中结论成立,但缺少一个前提,要求考生从选项中选出“使结论必然成立”的那个必要前提。许多考生因概念不清、方法不当而频频失分。接下来闪能公考详细介绍面对三段论前提型应该怎么解答。
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要求考生补充前提使结论成立。其难点在于需把握逻辑结构和推理规则,从选项中找到正确前提。
1. 把握三个概念原则
有效三段论中,通常包含且仅包含三个概念,每个概念需出现且仅出现两次。例如,在题目“所有A 都是 B,所有 C 都是 A,所以所有 C 都是 B”中,概念 A、B、C 各出现两次,构成了完整的推理链。通过识别题目中的概念及其出现次数,可快速确定缺失概念,进而找到正确答案。
2. 运用否定词原则
前提与结论中否定词的奇偶性需一致。若结论中有偶数个或零个否定词,则前提中否定词的数量也应为偶数;若结论中有奇数个否定词,则前提中否定词的数量也应为奇数。例如,若结论为“所有 A 不是 C”,则前提中需有一个否定词。这一原则可帮助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3. 应用“3×2”原则
该原则要求有效的三段论推理中包含三个概念,每个概念分别出现两次。例如,在题目“有些 A是 B,所有 B 是 C,所以有些 A 是 C”中,“A”“B”“C”各出现两次,符合这一原则。通过检查题目中的概念出现次数,可快速确定缺失前提。
4. 借助主谓拆分法
拆分结论为两个前提,一个含主项,一个含谓项,对比题干已知前提,确定所需补充前提。例如,结论为“所有 A 是 C”,可拆分为“所有 A 是 B”和“所有 B 是 C”。若题干已给出“所有 B 是 C”,则需补充“所有 A 是 B”作为前提。
5. 运用文氏图辅助
分别画出大前提和小前提所表示的集合关系,通过观察图形判断结论是否成立。例如,对于“所有A 都是 B”和“有些 C 是 A”,可画出 A 在 B 内部,C 与 A 有部分重叠的图形,直观判断“有些 C 是 B”是否成立。
6. 采用排除法
根据三段论规则,逐一分析选项,排除违反周延性规则、肯定与否定规则等的选项。
7. 使用反向验证法
当结论和论据间无明显跳跃概念时,可假设选项不成立,验证结论是否受影响。若结论无法成立,则该选项是必要前提。
例题1:在本届运动会上,所有参加 4×100 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都参加了100 米比赛。再加上以下哪项前提,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有些参加 200 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没有参加 4×100 米比赛”?
A. 有些参加 200 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也参加了 100 米比赛
B. 有些参加 4×100 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没有参加 200 米决赛
C. 有些没有参加 100 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参加了 200 米比赛
D. 有些没有参加 200 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也没有参加 100 米比赛
答案与解析:正确答案是 C 项。根据“3×2”原则,题干中结论涉及的概念“参加200 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和“参加 4×100 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在题干前提中未同时出现,需补充前提建立联系。C 项指出“有些没有参加 100 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参加了 200 米比赛”,结合题干前提“所有参加 4×100 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都参加了 100 米比赛”,可推出“有些参加 200 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没有参加 4×100 米比赛”。
例题2:搞阴谋诡计的人不被人信任,所以正直的人不搞阴谋诡计。为了得出以上结论,需要补充以下哪一项作为前提?
A. 正直的人被人信任
B. 搞阴谋诡计的人不是正直的人
C. 有的正直的人也搞阴谋诡计
D. 有的搞阴谋诡计的人也被人信任
答案与解析:正确答案是 A 项。根据三段论的推理规则,结论中的“正直的人”和“搞阴谋诡计”两个概念需通过前提建立联系。题干前提“搞阴谋诡计的人不被人信任”涉及“搞阴谋诡计”和“被人信任”,要推出“正直的人不搞阴谋诡计”,需补充“正直的人被人信任”作为前提,从而形成完整的推理链。
三段论前提型题目虽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掌握正确技巧,就能快速准确解题。考生在备考中需深入理解三段论的逻辑结构和推理规则,熟练运用上述技巧,并多做练习,总结经验,提高解题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