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考试,申论材料是获取信息、形成答案的关键。能否在有限时间内高效、精准地“榨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直接决定了后续所有题目的作答质量。今天闪能公考就来详细介绍申论材料如何掌握阅读技巧。
1. 锁定高频词与核心概念
申论材料通常围绕特定主题展开,高频词和核心概念往往揭示材料的主旨。例如,在乡村振兴主题的材料中,“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词语可能是高频词,反映出该主题的重点内容。
2. 关注关联词与逻辑关系
关联词能帮助理解材料的逻辑结构。常见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不仅……而且……”“虽然……但是……”等,这些词分别表示因果、递进、转折等逻辑关系。例如,“虽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通过“虽然……但是……”可以明确材料在对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
3. 聚焦首句、尾句及中心句
首句和尾句往往概括段落大意,中心句则承载段落核心观点。例如,一段材料的首句为“近年来,农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尾句为“农村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则这段材料很可能围绕农村产业发展的成就及其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展开。
1. 三遍四步法
合理分配时间,用30-40分钟将材料阅读三遍,完成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总结段落大意、分门别类、概括主要内容四个步骤。第一遍精读材料,标号段落,勾画关键词;第二遍略读,加工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第三遍结合题目,定位要点。
2. 跳读法
跳过堆砌过多的数据、地名和事例,略去繁琐交代,直奔核心内容,从总体上把握基本观点、脉络。例如,阅读材料时,可先跳过冗长的案例描述,直接寻找其中的观点句或总结句。
3. 标号分层法
针对复杂的材料,学会标上相应的序号,便于定位答案要点。阅读之后,要对材料进行分层,掌握段落逻辑关系。例如,将材料分为背景介绍、问题描述、对策建议等层次。
1. 做好批注
在阅读材料时,随手勾画重点词语、短句,进行批注。例如,将关键词、句或段落大意批注在材料留白处,便于后期整理,提高阅读效率。
2. 带着问题阅读
明确题目要求,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要点。例如,若题目要求概括某地发展旅游业的措施,则重点寻找材料中关于该地旅游业发展的具体做法。
3. 结合实际思考
联系实际,将材料内容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加深对材料的理解。例如,材料提到某地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可结合自己对当地产业发展的了解,思考该做法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掌握申论材料的阅读技巧需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断练习和总结。通过锁定高频词与核心概念、关注关联词与逻辑关系、聚焦首句与尾句等技巧,结合三遍四步法、跳读法、标号分层法等阅读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考生能够更高效地理解申论材料,为准确答题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