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考试中,材料往往篇幅较长、内容复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多个领域,以数据、案例、观点等多种形式呈现。如何快速理清长材料的做题思路,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攻克的难关。以下是闪能公考分享的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申论材料长,考生很难一次性记住所有内容,通过批注可以有效地标注关键信息,为后续作答提供便利。
1. 运用符号勾画:使用不同的符号标注不同类型的信息,如用横线勾画成绩相关的词句、波浪线勾画问题相关的词句、矩形框勾画建议相关的词句等。这样可以使材料中的关键要点一目了然,方便后续查找和整理。
2. 运用汉字标注:在阅读材料时,将关于成绩的表述标注为 “成绩 1”“成绩 2” 等,问题的表述标注为 “问题 1”“问题 2” 等,建议的表述标注为 “建议 1”“建议 2” 等。这种方法直观清晰,有助于快速定位各类要点。
3. 运用拼音首字母标注:对于成绩的表述标注为 “C1”“C2” 等,问题的表述标注为 “W1”“W2” 等,建议的表述标注为 “J1”“J2”等。这种方式简洁明了,能够快速将要点分类。
增强对材料中关键词句的敏感度,可以帮助考生快速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
1. 关键词:常见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词是在作答对象为问题时需要重点关注的负面消极词汇,如问题、不足、困难等;原因词是在作答对象为原因时需要重点关注的词汇,如因为、由于、根源在于等;影响词是在作答对象为影响时需要关注的作用类、结果类词汇,如有利于、导致、制约了等;对策词是在作答对象为对策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动词形式内容,如对策、建议、需要等;关联词能帮助考生把握材料的关键内容,如不仅…而且、虽然… 但是等;高频词是材料中重复出现两次以上的词汇,往往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2. 关键句:关键句主要包括首句、尾句和中心句。首句作为核心句时,段落多为总分结构,需关注总括句;尾句作为核心句时,通常会出现总结词提示,段落为分总结构;中心句一般位于段落中间部位,起承上启下作用,可关注转折词来提示。这些关键句往往能够概括段落的主旨,帮助考生快速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
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考生理解材料的整体结构和作者的思路,从而更好地把握要点。
1. 并列关系:如果其中一段描述的内容是答案要点,则其他段落描述的核心内容也可能是要点。考生需要对各段落的内容进行逐一分析,找出所有的要点。
2. 总分关系:重点关注总括段内容,它往往能够概括整个材料或部分段落的主要观点,帮助考生快速抓住核心要点。其他分述段落则是对总括段的展开和补充,可用于丰富和完善答案。
3. 递进关系:一般体现在关联词的递进或内容上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递进。考生需要按照题干要求,有条理地组织答案,在不同的递进层次中提取相应的要点。
4. 转折关系:通常重点关注转折之后的段落内容,因为它往往表达了作者更倾向于强调的观点或更重要的一面。但也要结合前后文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对材料的理解全面准确。
5. 因果关系:如果题干要求回答原因,则只需重点关注表示原因的段落;如果题干要求回答影响之类,则重点关注表示结果的段落。明确因果关系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材料的逻辑脉络,找到问题的根源或结果。
在标记、分析完材料后,要对要点进行整合,提炼出核心要点,形成完整的答案框架。
1. 分类整合:将标记出的零散要点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分类,如按照问题、原因、对策等不同类别进行整理。这样可以使答案条理清晰,符合申论答题的规范要求。
2. 提炼核心要点:从整合后的要点中提炼出最核心、最关键的信息,形成简洁明了的答案要点。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述,确保答案内容简洁、重点突出。
3. 确定总括句:通过要点关联,确定总括句,使答案具有整体性和概括性。总括句能够概括所有要点,体现答案的核心观点和主题思想。
在面对长材料时,考生要保持冷静,运用上述方法逐步分析和处理材料,快速理清做题思路。在备考过程中,要多进行练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这样才能在申论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