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模块的时钟问题常让考生望而生畏。这类问题将分针与时针的运动抽象为环形轨道上的追及模型,看似复杂,实则有规律可循。掌握其本质和解题步骤,就能轻松应对。今天闪能公考来讲解如何计算时钟追及问题。
时钟上的时针和分针都在匀速转动,但速度不同。分针每分钟转 6 度,时针每分钟转 0.5 度,分针每分钟比时针多转 5.5 度,这个相对速度是解题关键。
1. 确定初始位置
明确时针和分针的起始位置,计算初始角度差。例如,8 点时,时针指向 8,分针指向 12,初始角度为 8×30=240 度。
2. 计算路程差
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路程差。如从 8 点开始,时针和分针第一次重合,路程差为 240 度。
3. 应用追及公式
追及公式为:路程差 = 速度差 × 时间。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时间。如上述例子,240=5.5×t,解得 t≈44 分钟。
4. 计算具体时间
根据前一步求出的时间,确定具体的时间点。如从 8 点开始,经过 44 分钟后,时针和分针第一次重合,时间为 8 点 44 分。
1. 例题1:时针和分针第一次重合
题目:钟面上从时针指向 8 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解答:
初始位置:8 点时,时针指向 8,分针指向 12,初始角度为 8×30=240 度。
路程差:240 度。
速度差:5.5 度 / 分钟。
追及公式:240=5.5×t,解得 t≈44 分钟。
具体时间:8 点 44 分。
2. 例题2:时针和分针重合的次数
题目:从早晨 6 点到傍晚 6 点,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一共重合了多少次?
解答:
初始位置:6 点时,时针指向 6,分针指向 12,初始角度为 6×30=180 度。
路程差:从 6 点到 6 点,经过 12 小时,分针走 12 圈,时针走1 圈,分针比时针多走 11 圈。
重合次数:分针每比时针多走 1 圈,就会追上时针一次,即重合一次。因此,12 小时内两针一共重合了 11 次。
1. 理解概念和公式
考生要熟记时针和分针的转动速度、角度计算方法以及追及公式等基本概念和公式,这是解题的基础。
2. 多做练习题
通过大量练习,熟悉不同类型时钟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3. 注重总结和归纳
对做过的题目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共性,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对于时针和分针重合、垂直、成一直线等问题,可以总结出各自的解题步骤和公式,便于快速解答。
时钟追及问题是行测数量关系中的重点题型之一,考生在备考时要充分重视。通过理解基本原理、掌握解题步骤、分析实战案例以及多做练习题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解答时钟追及问题的能力。在考试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就能够迅速、准确地作答,为取得高分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