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环节,而素材积累则是申论写作的关键。只有积累丰富的素材,考生才能在写作时得心应手,写出内容充实、论证有力的文章。以下是闪能公考介绍的关于申论写作素材积累的几个方法。
申论作文通常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大领域展开。考生需重点关注政策理论,如中央最新文件(如二十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领导人讲话(金句、关键词);社会热点,如民生问题(教育、医疗、养老)、科技创新、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典型案例,包括正面案例(脱贫攻坚、抗疫精神)和反面案例(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名言金句,如古今中外名言、典故、诗词;以及数据支撑,如官方统计数据(如 GDP 增速、就业率)、权威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等。
1. 官方来源:国务院官网、党员新闻网、人民日报(头版、评论版)、新华社时评、求是网、学习强国以及国家统计局、各部委官网(如教育部、生态环境部)等,都是可靠的素材来源。
2. 主流媒体平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半月谈》(尤其关注“申论范文” 栏目),以及央视新闻公众号、新华网微博、人民网时评栏目、新闻联播、纪录片(如《辉煌中国》《必由之路》)等新媒体和视频平台,也可为考生提供丰富的素材。
建议按主题建立素材库,电子版、纸质版均可。例如,乡村振兴主题可积累浙江 “千万工程” 案例、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 “两确保、三提升” 目标;科技创新主题可积累华为芯片突破、北斗卫星全球组网、“新质生产力” 概念;文化自信主题可积累故宫文创出圈、河南卫视“中国节日” 系列节目。此外,还可关注感动中国人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节目和视频素材,作为补充。
1. 提炼核心观点:将长篇报道浓缩为 1 - 2 句话,如 “‘最多跑一次’ 改革体现政府服务理念转变”。
2. 多角度关联:同一案例可用于不同主题,如 “直播带货”既能写 “经济新业态”,也能写 “乡村振兴助农”。
3. 仿写练习:模仿优秀范文的论证结构,用自己积累的素材替换原文案例。
1. 忌堆砌素材:素材要为论点服务,避免生硬插入。
2. 忌陈旧过时:优先使用近 3 年的典型案例(如 2024 年可引用 “淄博烧烤”“哈尔滨文旅”)。
3. 忌泛泛而谈:数据要具体(如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50.2 万亿元” 而非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申论素材积累的关键在于精准记忆、系统性、针对性和持续性。考生要分类整理素材,避免混乱;深度加工素材,实现多角度运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生活中的素材转化为写作的材料。通过大量写作练习,灵活运用积累的素材,不断提升写作能力,才能在申论考试中取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