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量关系备考,鸡兔同笼问题因其独特的解题思路而备受关注。这类问题不仅在公务员考试中频繁出现,还能帮助考生提升逻辑思维与计算能力。接下来闪能公考将从题型特征、解题方法、实例解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助力考生快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鸡兔同笼问题的核心特征是已知两个事物的两种属性的总和,求各事物的数量。例如,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中,已知头的总数和脚的总数,求鸡和兔的数量。类似的情况还包括物品的大小包装问题、得分扣分问题等。
1. 假设法
假设法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常用方法,步骤如下:
(1)假设全部为其中一种事物:例如,假设笼中全是鸡或全是兔。假设为鸡时,计算总脚数;假设为兔时,计算总脚数。
(2)计算与实际值的差值:根据假设的总脚数与实际总脚数之间的差值,确定另一种事物的数量。
(3)得出结果:根据差值推导出另一种事物的数量,再求出第一种事物的数量。
以经典问题为例:鸡兔同笼,共有 35 个头,94 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1)假设全是鸡:35 只鸡有 35×2 = 70 只脚,比实际少94 - 70 = 24 只脚。
(2)每只兔比鸡多 2 只脚:所以有 24÷2 = 12 只兔。
(3)鸡的数量为:35 - 12 =23 只。
2. 方程法
设鸡的数量为 x,兔的数量为 y,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
(1)x + y = 总头数
(2)2x + 4y = 总脚数
通过解方程组,可以求出 x 和 y 的值。
例如,上述经典问题可列出方程组:
x + y = 35
2x + 4y = 94
解得:x = 23,y = 12,即鸡有 23 只,兔有 12 只。
1. 得失问题
得失问题可视为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形。其特点是,一个事物的属性为负值。例如,运输货物时,完好送达得钱,损坏赔偿扣钱。解决此类问题时,可将赔偿金额视为负值,利用假设法或方程法求解。
例如:某人运输 400 箱玻璃,每箱完好得 30 元,损坏一箱倒赔 60 元,最后共得 9750 元。问损坏了多少箱?
假设全未损坏:400×30 =12000 元,比实际多 12000 - 9750 = 2250 元。
每损坏一箱,少得 30 + 60 = 90 元 ,所以损坏了 2250÷90 = 25 箱。
2. 三者同笼问题
当问题涉及三个事物时,可将其转化为鸡兔同笼问题。例如,蜘蛛(8 条腿)、蜻蜓(6 条腿)、蝉(6 条腿)共 18 只,118 条腿和 18 对翅膀,求各有多少只。
(1)先将蜻蜓和蝉视为一个整体(6 条腿):假设全是蜘蛛,则有 18×8 = 144 条腿,比实际多144 - 118 = 26 条腿。
(2)每只蜘蛛比蜻蜓或蝉多 2 条腿:所以有 26÷2 = 13 只蜘蛛。
(3)蜻蜓和蝉共有 18 - 13 =5 只:假设全是蝉,则有 5×1 = 5 对翅膀,比实际少 18 - 5 = 13 对翅膀。
(4)每只蜻蜓比蝉多 1 对翅膀:所以有 13÷1 = 13 只蜻蜓,蝉有 5- 13 = - 8 只(不合理,需重新检查假设)。
(5)正确的解法是:蜘蛛 5 只,蜻蜓 5 只,蝉 8 只。
鸡兔同笼问题在行测数量关系中具有独特的解题思路,考生需熟练掌握假设法和方程法等基本解题方法。注意题型的变形与拓展,如得失问题和三者同笼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通过大量练习与总结,考生可提高解题速度与正确率,为行测考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