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同义互换是解答主旨题的关键技巧。同义互换指正确选项是文段核心观点的同义或近义表述,出题人常用此法增题难度。接下来闪能公考就来讲解行测言语理解如何使用“同义互换”解答主旨题。
同义互换词在文段中起到强调核心意图、加深印象的作用。常见的同义互换词有 “也就是说”“换句话说”“或者说”“无异于” 等。这些词语的出现往往提示考生,接下来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进一步解释或总结,可能包含着文段的主旨句。
1. 识别同义互换词
在阅读文段时,注意寻找这些同义互换的标志词。它们就像文段中的路标,指引着考生通往主旨句的方向。例如,在文段中看到 “换句话说”“也就是说”等词语,要意识到后面的内容可能是对前文的同义替换,很有可能就是文段的核心观点。
2. 对比选项与材料
将每个选项与文段内容进行对比,找出与文段重点内容同义替换的选项。这个过程需要考生仔细分析每个选项的表述,看其是否与文段中的某个部分在意思上达成一致。要注意的是,正确选项往往不会直接照搬文段中的词语,而是通过同义词、近义词或改变句子结构等方式进行替换。
3. 排除干扰项
在对比过程中,要善于排除那些与材料不符或表述过于绝对的选项。有些选项可能与文段的某个细节相符,但从整体上看,并不能体现文段的主旨。此外,还要警惕那些偷换概念、夸大其词或以偏概全的选项。
例题:在地震面前,科学还是大有作为的。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人们发现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前者传播速度更快,但破坏力较小,而后者则相反。因此,人们通过地震监测台网,监测到传播速度更快的地震波纵波,向监测中心发出信号,监测中心即可通过客户端用无线电波向公众和重点设施发出警报。也就是说,地震警报是无线电波和地震横波的一场“赛跑”,在地震横波尚未到达时,给人们以警示。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地震波横波的监测难度高于纵波
B. 地震警报系统的精度和速度亟待提升
C. 无线电波技术的发展是实现震前预测的前提条件
D. 科学利用两种地震波的时间差可以发出有效的地震警报
解答:
1. 识别同义互换词:文段最后一句 “也就是说” 是同义互换词,提示后面的内容是对前文的总结和解释。
2. 对比选项与材料:D项 “科学利用两种地震波的时间差可以发出有效的地震警报” 与文段尾句意思相符,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3. 排除干扰项:A、B、C 三项均未准确反映材料的主要内容,或过于片面,或与材料不符。
4. 确定正确答案:通过同义互换分析,D 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D
同义互换是解答行测言语理解主旨题的关键技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常见的同义互换词,培养对材料和选项的敏感度。通过练习和总结,熟练掌握同义互换的运用方法,能够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解答主旨题,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