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三段论是必然性推理的重要题型,掌握其解题方法对提高成绩至关重要。以下闪能公考将从三段论的基本概念、题型特征、解题方法及技巧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三段论是指由两个含有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为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作为结论的推理过程。它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常见的三段论题型有结论型和前提型两种。
1. 结论型三段论
结论型三段论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前提推出结论。解题时,可运用文氏图法直观表示概念间关系,快速判断结论是否成立。也可依据三段论的标准形式进行推理,如所有 A 是 B,所有 B 是 C,则所有 A 是 C。
2. 前提型三段论
前提型三段论需考生补充一个前提使结论成立。主要解法如下:
(1)主谓拆分法:拆结论,从判定词入手,拆分为一个前提含主项,一个前提含谓项;对比题干命题与拆分所得到的两个前提,找到含有相同概念的前提,并根据需要进行转换;确定所缺前提,即剩余拆分所得前提。
(2)“3×2”原则:有效的三段论推理中共有3个概念,每个概念分别出现2次。通过检查选项中概念出现的次数,排除不符合此原则的选项。
(3)“否定词”原则:前提与结论中否定词个数的奇偶性一致。若题干前提中有奇数个否定词,则结论中也应有奇数个否定词,反之亦然。依此可排除错误选项。
3. 其他解题技巧
(1)量项规律法:三段论中“所有”+“所有”→“所有”;“有些”+“所有”→“有些”。通过已知前提的量项推断所需前提的量项。例如:青春中学的一些数学老师取得了硕士学位。因此,青春中学的有些男老师取得了硕士学位。最能支持该论证成立的选项是“青春中学的数学老师都是男教师”,因结论为“有些男老师”,依据量项规律,前提需为“所有数学老师都是男教师”。
(2)特征法:利用三段论的特征解题。特征包括:每个概念出现两次、前提中必有“所有”、前提与结论中否定词奇偶性一致等。通过这些特征可迅速排除错误选项。
(3)排除法:根据三段论的性质排除错误选项。三段论的性质包括:每个概念出现两次、两个特称命题不能得出结论、前提之一为特称则结论必为特称、两个否定命题不能得出结论等。例如:有些大学毕业生是公务员,因此,有些公务员拥有本科学历。依据三段论性质,两个特称命题不能得出结论,故该推理不成立。
例题:在本届运动会上,所有参加4×1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都参加了100米比赛。再加上以下哪项前提,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有些参加2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没有参加4×100米比赛”?
A.有些参加2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也参加了100米比赛
B.有些参加4×1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没有参加200米决赛
C.有些没有参加1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参加了200米比赛
D.有些没有参加2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也没有参加100米比赛
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了一个前提以及一个结论,要求补充一个前提使结论成立,可以判定这道题目为三段论的前提型题目。根据“3×2”原则:有效的三段论推理中共有3个概念,每个概念分别出现2次。梳理题干中的3个概念,分别是“参加4×100米比赛”“参加100米比赛”“参加200米比赛”。其中“参加4×100米比赛”这个概念出现了2次,不需要再出现。由此可以排除出现“参加4×100米比赛”这个概念的B项;根据“否定词”原则:前提与结论中否定词个数的奇偶性一致。已知前提“所有参加4×1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都参加了100米比赛”中的否定词个数是偶数,结论“有些参加2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没有参加4×100米比赛”中的否定词个数是奇数,由此可判断所选前提中否定词个数应为奇数,所以排除否定词个数是偶数的A、D项。
因此本题选C。
三段论题型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逻辑推理能力,掌握其解题方法对提高行测判断推理成绩至关重要。考生需通过大量练习,熟悉三段论的各种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在备考中,要注重对基础概念的理解,灵活运用多种解题方法,并学会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