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中,判断意图题是常见且有一定难度的题型。这类题目要求考生不仅理解文段的表层意思,还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潜在意图或目的。而尾句作为文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承载着揭示意图的关键信息。以下闪能公考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尾句解答判断意图题。
尾句在文段中起着总结、归纳或揭示主旨的作用,是作者意图的集中体现。尤其在一些结构严谨的文章中,尾句往往是作者表达核心观点或意图的地方。例如,文段前文可能通过层层铺垫,列举各种现象或观点,而尾句则直接点明作者的态度或意图。因此,关注尾句能够帮助考生快速抓住文段的重点,提高解题效率。
1. 关注尾句中的关键词
尾句中的关键词往往能直接透露作者的意图。常见的关键词包括“因此”“所以”“可见”“总之”等。这些词通常表示总结,其后的内容很可能是作者的核心观点或意图所在。例如,文段在描述了某个问题的多种表现后,尾句出现“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这里的“因此”后的内容就是作者的意图所在。
2. 分析尾句的语气
尾句的语气也可能是作者意图的“泄密者”。如果尾句使用感叹句、反问句等强烈语气,往往表达了作者明确的态度或呼吁。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吗?”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意图。
3. 结合前文内容
尾句不能孤立存在,其含义通常与前文紧密相关。有时尾句可能是对前文的进一步阐述、补充或转折,只有将其与前文联系起来,才能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例如,前文讲述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处,尾句提到“然而,科技创新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这里尾句是对前文的转折,作者的意图是提醒人们关注科技创新带来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1. 例题展示
例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当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参与进来,共同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问题:这段话的意图是什么?
解析:从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呼吁每个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因此,正确答案是“提倡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这个例子中,尾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意图,通过简单的尾句分析就能快速得出答案。
2. 多角度分析
在另一个例子中,文段可能前半部分列举了大量事实,尾句却以“由此可见”或“综上所述”开头,随后提出一个观点或建议。这种情况下,尾句通常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揭示了作者的核心意图。考生需要迅速抓住这些关键词,并理解其后的观点,从而在选项中找到与之匹配的答案。
判断意图题是行测言语理解中的重点题型,而尾句往往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所在。通过关注尾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尾句的语气以及结合前文内容,考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意图,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要多加练习,培养对尾句的敏感度,学会从尾句中提炼关键信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迅速找到正确答案,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