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量关系考试中,经济问题是一类常见且重要的题型。这类问题主要涉及利润、成本、售价、折扣等概念,要求考生能够快速理解和解决与经济活动相关的问题。以下闪能公考将详细介绍如何快速解答行测中的经济问题。
在解决经济问题之前,首先要熟悉几个基本概念:
1. 成本价:商品的进价或生产成本。
2. 售价:商品的实际卖出价格。
3. 利润:售价与成本价的差额,即利润= 售价 - 成本价。
4. 利润率:利润与成本价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即利润率 =(利润 / 成本价)×100%。
5. 折扣:售价相对于原价的折扣比例,例如,打八折表示售价是原价的 80%。
1. 利润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解题时,可以根据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例题:某商品的成本价为 50 元,售价为 70 元,求该商品的利润和利润率。
解答:利润 = 售价 -成本价 = 70 - 50 = 20 元;利润率 =(利润 / 成本价)×100% =(20 /50)×100% = 40%。
2. 折扣问题
折扣问题是经济问题中比较常见的类型,通常要求计算打折后的售价或根据打折后的售价求原价等。
例题:一件原价为 800 元的商品打八折出售,求打折后的售价。
解答:打折后的售价 = 原价 × 折扣 = 800 × 80% = 640 元。
3. 利润与折扣结合问题
这类问题将利润和折扣结合起来,需要综合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例题:某商品的进价为 200 元,原价为 300 元,打九折出售后的利润是多少?
解答:首先计算打折后的售价 = 原价 × 折扣 = 300 × 90% = 270 元,然后计算利润 = 售价 - 成本价 = 270 -200 = 70 元。
4. 分段计费问题
在一些经济活动中,费用的计算是分段进行的,例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水电费的计算等。这类问题需要根据不同的区间分别计算费用,然后将各部分费用相加得到总费用。
例题:某市的居民用水价格规定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在 10 立方米及以下的部分,按 2 元 / 立方米收费;超过 10 立方米但不超过 20 立方米的部分,按 3 元 / 立方米收费;超过 20 立方米的部分,按 4 元 / 立方米收费。某户居民某月用水量为 25 立方米,求该户居民应缴纳的水费。
解答:首先计算各段的费用:
前 10 立方米的费用 = 10 × 2 = 20 元;
超过 10 立方米但不超过 20 立方米的部分为 10 立方米,费用 = 10 × 3= 30 元;
超过 20 立方米的部分为 5 立方米,费用 = 5 × 4 = 20 元。
总费用 = 20 + 30 + 20 = 70 元。
1. 熟记公式:掌握经济问题中的基本公式,如利润 = 售价 - 成本价、利润率 =(利润 / 成本价)×100%、售价 = 原价× 折扣等,这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基础。
2. 理清题意:仔细阅读题目,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可以将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来,方便分析。
3. 分步计算:对于比较复杂的经济问题,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简单的步骤进行计算。例如,在解决分段计费问题时,先计算各段的费用,再将各段费用相加得到总费用。
4. 注意单位统一: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如果题目中的单位不统一,需要先进行单位换算。
5. 灵活运用方程:对于一些已知条件较多但关系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设未知数,建立方程进行求解。
掌握经济问题的解题技巧,考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可以从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中选取经济问题进行专项练习,逐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解题方法。
行测数量关系中的经济问题虽然看似复杂,但只要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就能快速准确地解答。通过熟记公式、理清题意、分步计算、注意单位统一和灵活运用方程等方法,考生可以提高解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