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逻辑填空题和片段阅读题作为高频考点,不仅考查考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语境的把握,还隐含着对作者态度、情感倾向的判断。很多考生在面对这类题目时习惯性地依赖“语感”或“词义辨析”,却忽略了文章中隐藏的情感色彩。其实,在部分题目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或段落所传达的情绪态度,快速排除明显不符感情倾向的选项,从而提高答题准确率。接下来闪能公考来介绍如何通过感情排除选项。
在言语理解中,感情倾向主要分为三种:积极、消极 和 中性。积极感情倾向通常通过褒义词体现,如 “成功”“进步”“美好” 等;消极感情倾向则通过贬义词体现,如“失败”“退步”“糟糕” 等;中性感情倾向则不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如 “存在”“变化”“过程” 等。
1. 关注词汇:文段中的词汇是判断感情倾向的重要依据。褒义词和贬义词的使用可以直接体现作者的态度。例如,“进步”是积极的,而 “退步” 是消极的。
2. 关联词:关联词如 “但是”“然而”“尽管” 等,常用于转折,转折后的内容往往体现作者的真正态度。
3. 整体语境:除了单个词汇,整体语境也很重要。即使文段中没有明显的褒义词或贬义词,但通过上下文的描述,也能判断出作者的感情倾向。
1. 对比文段与选项的感情倾向:正确选项的感情倾向必须与文段保持一致。如果文段是积极的,选项却表达消极态度,那么这个选项可以排除。
2. 排除感情色彩不符的选项:例如,文段对某事物持积极态度,但选项中却有贬义词,这种选项通常不符合文段的感情倾向。
3. 结合其他解题方法:感情倾向排除法可以与其他解题方法结合使用,如主旨概括、细节理解等,以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例题1
文段:站在亲情的角度,人们都希望逝者没有真正地死去,希望他们永远地活下去。这是很正常的情感。但是,站在客观的角度,每个死亡的生命至少在肉体上已经失去了生命的特征,并且整个肉体也必然会消失。从精神层面上讲,生命的延续是脱离生物学概念的,一个人生命在精神层面存在多久,取决于这个生命为世界带来了多少值得怀念的东西。现代生命观跳出了肉体的观念,将捐出自己的器官视为生命的延续,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存续的最好方式。
选项 :
A. 精神层面的死亡不同于肉体层面的死亡
B. 捐献器官是延长生命在世界上存续的时间的一种方式
C. 生命观应该跳出肉体的层面,倡导器官捐献
D. 人们不希望亲人离世,也不愿意捐献他们的器官
解析:文段整体感情倾向是积极的,强调现代生命观的积极意义。选项 D 中的“不愿意捐献他们的器官” 感情倾向消极,与文段不符,可以排除。
例题 2
文段:了解钞票制作过程的人都知道,随处可见的纸币有着艺术品般的制作过程。首先需要艺术家们设计出图稿,或手绘或剪贴,这些手稿需要经过有关部门详细地审查才能获得通过。印刷之前的选纸工作也十分考究,纸张最基本的特性是耐磨、耐折、耐腐蚀、耐酸碱性等。防伪技术也是钞票重点关注的内容,这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安全线、彩色线、蓝纤维等技术的完美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与伪钞做区分。此外,数字、花卉等图案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因为钱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至少让人看着舒畅,且兼具“收藏” 的潜力。
选项 :
A. 钞票制作的流程繁琐而复杂
B. 钞票是多种高新技术的融合
C. 钞票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
D. 钞票对各项工艺流程要求严格
解析:文段整体感情倾向是积极的,强调钞票制作过程的严格和精细。选项 A 中的“繁琐而复杂” 感情倾向偏贬义,与文段的积极感情不符,可以排除。
感情倾向排除法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解题技巧,尤其适用于言语理解中的主旨概括、意图判断等题型。通过识别文段和选项的感情倾向,可以快速排除与文段感情不符的选项,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多加练习,熟练掌握这一技巧,以便在考试中快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