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排序题是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将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重新排列,使其逻辑通顺、语义连贯。这类题目看似复杂,但通过掌握一些关键技巧,尤其是利用关联词,可以提高解题效率。闪能公考来详细讲解如何使用关联词来解答语句排序题。
语句排序题通常给出5到7个句子,这些句子被打乱顺序,考生需要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这类题目不仅考察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考察其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句子数量较多,且逻辑关系复杂,很多考生在解答时容易陷入困境,花费大量时间却难以得出正确答案。
1. 识别关联词类型
关联词是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重要标志,常见的关联词类型包括:
(1)转折关系:如“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转折关系中,后半句往往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2)因果关系:如“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因果关系中,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或者结果在前,原因在后。
(3)递进关系:如“不仅……而且……”“不但……还……”等。递进关系中,后半句通常是对前半句的进一步深化。
(4)并列关系:如“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等。并列关系中的句子地位平等,通常可以互换位置。
2. 利用关联词确定句子顺序
当题目中出现成对的关联词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确定句子的顺序:
(1)寻找关联词的前后搭配:例如,如果句子中出现“虽然”,那么它的后半句应该与“但是”搭配。找到与之匹配的句子,就可以确定这两句的相对位置。
(2)分析逻辑关系:根据关联词的逻辑关系,判断句子的先后顺序。例如,在因果关系中,原因通常在前,结果在后;在转折关系中,转折后的内容往往是重点,通常放在后面。
(3)捆绑相关句子:将具有关联词的句子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可以减少需要排列的句子数量,简化问题。
3. 结合选项进行排除
在确定了部分句子的相对顺序后,可以结合选项进行排除。如果某个选项中的句子顺序与已确定的逻辑关系不符,就可以排除该选项。
例题
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①这种教育地位的提高是由经济发展而催生的,并非因为教育自身的贡献或价值的充分彰显而实现的
②换言之,它是被动地依附于经济活动的,其背后蕴含着淡化教育实体性地位,弱化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危险
③教育经济主义思潮通过对人力资本生产价值的分析使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
④而且,由于过分强调经济功能,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教育质量却难以得到保证
⑤不过,其背后也隐藏着一种忧患
⑥教育经费和规模由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和扩张,这是令人欣喜的
选项:
A.⑥⑤③②①④
B.⑥③②⑤①④
C.③⑤①⑥②④
D.③⑥⑤①②④
解析
1. 观察选项,确定首句:选项A和B以⑥开头,选项C和D以③开头。句子⑥中的“由此得到了”含有指代词,不适合作为首句,排除A和B。句子③是总述句,适合作为首句。
2. 寻找关联词:句子⑤中的“不过”是转折关联词,其前应有与之对应的内容。句子③和⑥可以构成因果关系,③是原因,⑥是结果,顺序应为③⑥。
3. 确定句子顺序:句子⑤中的“不过”转折后,引出问题,接着句子①和②进一步阐述问题,句子④是对问题的补充说明。因此,正确的顺序应为③⑥⑤①②④。
最终答案为D。
利用关联词解答语句排序题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方法。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对关联词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通过识别关联词类型、利用关联词确定句子顺序,并结合选项进行排除,可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