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词填空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重要题型,但很多考生在这一题型上正确率不稳定,常常依赖语感而忽略了其中的逻辑和技巧。其实,选词填空并非无章可循,通过分析句子的句间关系和句内成分,尤其是多主体行为互解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答题的准确率。接下来闪能公考来讲解如何通过多主体行为来解答选词填空。
多主体行为在选词填空中指的是句子中存在多个主语或宾语,它们与谓语动词之间存在特定的搭配关系。当题目中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需要关注核心谓语动词是否能够与多个主体合理搭配。
例如,在句子“海量的、碎片的信息常常过于_________,以致阅读者很容易产生_________,使得注意力和阅读兴趣迅速_________”中,第三个空的谓语动词要与“注意力”和“兴趣”两个主语搭配。像“涣散”和“分散”这样的词,无法同时与“兴趣”合理搭配,因此可以排除。
在解答涉及多主体行为的选词填空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分析句内成分:明确句子的主谓宾结构,找出涉及的多个主体。例如,在句子“如果没有那些_____空间的灌木和杂草,没有那些_____或蹲守于茂密丛林的走兽飞禽”中,第二空要修饰“飞禽”和“走兽”,需要一个能同时适用于两者的动词。
2. 判断核心谓语与主体的搭配:确定核心谓语动词是否能与所有相关主体合理搭配。比如,在上述例子中,“飞越”不能和“走兽”搭配,所以排除含有“飞越”的选项。
3. 结合语境和逻辑关系:除了主谓宾搭配,还要考虑句子的语境和逻辑关系。例如,句子中的相反相对、递进、解释说明、并举等关系都可能影响正确答案的选择。
下面通过具体例子来进一步理解多主体行为在选词填空中的应用:
例1
就数字出版生存所依赖的“土壤”——网络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碎片的信息常常过于_________,以致阅读者很容易产生_________,使得注意力和阅读兴趣迅速_________,很难真正静下心来阅读。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凌乱 疲惫 偏离
B.复杂 迷惑 涣散
C.庞杂 困惑 分散
D.杂乱 倦怠 转移
解析:第三个空的谓语动词要与“注意力”和“兴趣”两个主语搭配。“涣散”和“分散”无法与“兴趣”搭配,排除B和C。“偏离”和“转移”中,“偏离”更强调偏离正常轨道,而“转移”更符合注意力和兴趣的变化,因此选D。
例2
原始森林的主要成分是树木,但如果没有缠绕在树木之间的藤蔓,没有那些_____空间的灌木和杂草,没有那些_____或蹲守于茂密丛林的走兽飞禽,这个原始森林也就_____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抢夺 飞越 名存实亡
B.抢占 栖息 徒有虚名
C.争夺 穿梭 名不副实
D.争占 寄居 朝不保夕
解析:第二空要修饰“飞禽”和“走兽”,“飞越”不能和“走兽”搭配,排除A。结合语境,“穿梭”比“栖息”和“寄居”更符合描述走兽飞禽在森林中的活动,因此选C。
通过多主体行为解答选词填空是提高公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得分的有效方法。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判断核心谓语与多主体的搭配,并结合语境和逻辑关系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