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实践论证是逻辑判断模块中的一个重要题型。它主要考察考生对基于实验或实践经验的论证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今天闪能公考就来讲解行测考试实践论证如何解答。
实践论证通常包含以下特征:
1. 提及实验、调查、研究等实践过程。
2. 通过实践结果来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
3. 存在明显的因果推断或趋势预测。
例如:“一项对1000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80%的人更倾向于购买国产品牌,因此可以得出国产品牌更受消费者青睐。”
1. 明确论点和论据:找出题目中的论点(作者想要证明的观点)和论据(支持论点的实验或实践结果)。
2. 评估实践论证的强度:从样本代表性、变量控制、数据可靠性等方面判断实践结果对论点的支持程度。
3. 判断是否存在逻辑漏洞:查看论证过程中是否有以偏概全、因果倒置、忽略其他因素等问题。
4. 根据问题选择答案:如果是削弱题,选择能够质疑实践结果或论证逻辑的选项;如果是加强题,选择能够增强实践结果可信度或补充论据的选项。
1. 样本代表性:样本是否能代表总体?例如,调查1000名消费者来推断整个市场趋势,样本量是否足够,选择是否随机。
2. 变量控制:实验是否有效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比如研究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时,是否考虑了运动、遗传等因素。
3. 数据可靠性:数据收集是否准确、完整?是否存在数据造假或测量误差。
4. 结果显著性:实践结果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是否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例1:削弱实践论证
题目:一项对某市500名小学生的视力调查发现,有300名学生存在近视问题。因此,该市小学生的近视率高达60%。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 调查选取的小学生主要来自视力较好的学校。
B. 近视的诊断标准可能因医生而异。
C. 调查时使用的视力表可能存在误差。
D. 该市小学生总数为10万名。
解析:论点是该市小学生的近视率高达60%,论据是对500名小学生的调查。选项A指出样本来自视力较好的学校,说明样本不具代表性,削弱了结论。选项B和C质疑数据可靠性,但影响相对较小。选项D与论证无关。因此,答案选A。
例2:加强实践论证
题目:某公司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入职培训,结果显示这些员工在试用期的表现普遍优于未参加培训的员工。因此,入职培训对提高员工绩效有显著效果。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结论?
A. 培训内容包括了公司文化和业务知识。
B. 参加培训的员工在试用期有专门的导师指导。
C. 未参加培训的员工在试用期表现较差。
D. 培训期间员工的出勤率高达95%。
解析:论点是入职培训能提高员工绩效,论据是培训员工表现优于未培训员工。选项C直接说明未培训员工表现较差,对比加强了培训的效果。选项A和D补充了培训细节,但不如C直接。选项B可能暗示其他因素。因此,答案选C。
解答公务员行测中的实践论证题目,需要考生具备对实验设计、数据统计和逻辑推理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明确论点和论据、评估论证强度、判断逻辑漏洞等步骤,可以有效应对这类题目。在备考中,多做相关练习,熟悉不同类型实践论证的特点,能够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