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综合分析的词句理解题是许多考生的难点。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给定材料中的特定词语或句子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接下来闪能公考就来讲解综合分析题型中词句理解题如何解答。
1. 解释词句的字面意思
首先,要准确解释词句的字面含义,即其在字典或常规语境中的基本意义。这一步骤是理解词句的基石,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词汇储备和语言基础。例如,对于“可持续发展”一词,其字面意思是指能够持续进行、不会中断的发展模式。
2. 分析词句的修辞手法与语法结构
其次,需分析词句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或具有特殊的语法结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会赋予词句更丰富的含义,而复杂的语法结构可能影响对句子的理解。例如,“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时间比作白驹,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流逝之快。
1. 结合材料背景理解
要深入理解词句,需将其置于材料的背景之中,考虑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材料传达的核心观点。不同的材料背景会赋予词句不同的内涵,因此考生必须仔细研读材料,把握整体语境。例如,在一篇讨论环保政策的文章中,“绿色转型”一词不仅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改造,更涉及整个经济社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战略布局。
2. 分析词句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词句在材料中并非孤立存在,与上下文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考生应梳理其与前后文的因果、转折、递进等逻辑关系,从而准确把握其在材料中的作用和意义。例如,若一个句子前面提到问题,后面提出解决办法,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是对问题的总结或对解决办法的引出,在逻辑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 探讨词句的引申义与象征义
部分词句可能具有引申义或象征义,这需要考生深入思考其背后可能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引申义是指从词句的基本意义延伸出来的其他意义,而象征义则是通过象征手法赋予词句的特殊含义。例如,“灯塔”在某些材料中可能象征着希望、指引方向的事物或人物。
例1:词语理解
材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历史建筑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然而,这些历史建筑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传承,是城市独特魅力的体现。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的有机结合。
题目:请解释“城市独特魅力”在材料中的含义。
解析:
1. 表层含义:“城市独特魅力”从字面上理解,指的是城市所具有的独特吸引力和风貌。
2. 深层含义:结合材料背景,这里的“城市独特魅力”特指由历史建筑所承载的城市记忆和文化传承。历史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具有不可复制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它们与现代建筑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城市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底蕴。因此,“城市独特魅力”不仅体现了城市的外在风貌,更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
例2:句子理解
材料:近年来,网络购物蓬勃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如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应提高警惕,增强维权意识。
题目:请谈谈对“网络购物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解析:
1. 表层含义:句子的字面意思是指网络购物具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2. 深层含义:结合材料,网络购物的“便利”体现了其积极的一面,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丰富多样的商品,节省时间和精力。而“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则反映了网络购物消极的一面,消费者可能面临购买到不合格商品、遭遇售后纠纷难以解决等情况。因此,网络购物的双刃剑特性意味着我们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潜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