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中,常识判断是重要部分,涵盖多领域知识。关键词法是一种高效技巧,通过识别题干关键词,快速定位考点,结合知识储备,可有效提高答题效率与准确率。今天闪能公考就来讲解如何用关键词法快速解答常识题型。
关键词法基于这样一个原理:在常识题中,题干会包含一些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对解题至关重要。它们可以是特定概念、事件、人物等,能帮助考生迅速明确题目要求和考点。
1. 快速浏览题干,锁定关键词
在阅读题干时,迅速扫描,找出关键词。这些词通常与核心考点紧密相连,是题目核心内容的体现。
2. 理解关键词含义,明确考点
明确关键词的含义和范围,思考其涉及的知识领域,从而确定题目具体考点。
3. 结合知识储备,筛选选项
依据关键词和考点,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和筛选。排除与关键词不符或明显错误的选项,选择最契合的答案。
例1:历史类常识题
题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什么时期?
A. 封建社会
B. 社会主义社会
C. 新民主主义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解析:题干关键词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因此答案选C。
例2:法律类常识题
题目: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些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A.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
B.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
C. 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
D. 以上都是
解析:题干关键词是“宪法规定”“国籍”。依据我国宪法,以上三种情况均具有中国国籍,故选D。
例3:科技类常识题
题目:下列哪项技术属于人工智能的应用?
A. 3D打印
B. 区块链
C. 自然语言处理
D. 大数据分析
解析:题干关键词是“人工智能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用于实现人机交互等,因此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