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是重要部分,感情倾向法是解题关键。它通过把握文段情感色彩,帮助考生快速准确理解作者意图。以下闪能公考将从感情倾向法的内涵、应用步骤及例题精讲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感情倾向法通过分析文段中关键词和语句,判断作者对主题的态度,分积极、消极、中性三类。如“赞美”“乐观”表积极,“批判”“悲观”表消极,“客观陈述”表中性。
1. 识别文段的感情倾向
(1)关注关键词语:积极词汇如“美妙”“卓越”,消极词汇如“恶劣”“糟糕”。
(2)分析语句关系:转折关系中,转折后是重点。
(3)留意整体语境:结合文段语境判断感情倾向。
2. 排除与文段感情倾向不符的选项
正确选项感情倾向与文段一致。如文段积极,排除消极或中性选项。
例1:感情倾向与选项排除
题目:随着数据在学术研究中重要性上升,一些研究者过度依赖数据,忽视理论思考,这种倾向暗藏危险。现代计量经济学虽发达,但若沉醉于其魅力,忽视缺陷,会带来不良后果。
A. 强调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绝对地位
B. 批评一味迷信经济学计量方法的学术研究趋势
C. 说明完善样本选择对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D. 解释如何通过经济变量分析得出政策结论
解析:文段“暗藏危险”“不良后果”表消极,作者对过度依赖数据持否定态度。A项“强调绝对地位”与作者态度不符;B项“批评迷信计量方法”与作者态度一致;C项“完善样本选择”非文段重点;D项“通过变量分析得出政策结论”与文段无直接关联。故选B。
例2:感情倾向与语句关系
题目:虽然他在事业上遭遇了一些挫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这种精神值得赞扬。
解析:文段“虽然……但是……”表转折,转折后“坚持不懈”“值得赞扬”是重点,感情倾向积极。
例3:感情倾向与整体语境
题目: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了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
A. 读者读后会得到模糊不清的答案
B. 读者领略到了德波顿的淡然无为
C. 德波顿没有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D. 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
解析:文段描述旅行感受,无明显褒贬词,感情倾向中性。A项“模糊不清”与文段不符;B项“淡然无为”无依据;C项“没有解答”与文段不符;D项“宝贵的精神享受”与文段描述一致。故选D。
感情倾向法是国考行测言语理解的重要技巧。通过识别关键词、分析语句关系和留意整体语境,判断文段感情倾向,排除不符选项,可提高解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