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许多考生的“必争之地”。而其中,转折与递进作为常见的关联关系,虽然都属于关联词语,但二者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对于提高答题准确率至关重要。今天闪能公考来讲解行测言语理解中转折与递进的区别。
1. 转折关系通常由“虽然……但是……”“然而”“却”等关联词引导,表示前后语义、感情倾向相反相对,重点往往在转折之后。例如,“他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但是他的体育成绩却很突出”,这里的重点是强调体育成绩的突出,与前面学习成绩不好形成鲜明对比。
2. 递进关系则由“不但……而且……”“更”“甚至”等关联词引导,侧重点在递进之后,且递进之后语义程度加深。比如,“他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在体育方面也很有天赋”,这里强调的是在学习成绩好的基础上,体育方面也有出色表现,语义程度进一步加深。
1. 强调对比与反差
转折关系的核心在于前后内容的对比与反差。这种反差能够突出强调后者的重要性或意外性。例如,“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使我们远离形而上学。其实不然,这种感性体验方式却使我们更加接近形而上学”,通过“其实”这一转折词,将“远离”与“接近”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感性体验方式的独特作用。
2. 重点在转折之后
转折关系中,通常转折之后的内容是作者想要强调的重点。考生在答题时,需要重点关注转折后的语句,因为这往往是文段的主旨所在。如“虽然他很努力,但是仍然没有取得好成绩”,这里的重点是“仍然没有取得好成绩”,这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并非努力不够。
3. 情感色彩的转变
转折关系还常常伴随着情感色彩的转变。前面的内容可能表达一种负面或中性的情感,而转折后则可能转向正面或更为强烈的情感。例如,“他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这里从“挫折”到“没有放弃梦想”,情感从消极转向积极,突出了人物的坚韧。
1. 语义程度的加深
递进关系的主要特点是语义程度的不断加深。通过递进关联词,将前面的内容进一步拓展或强化,使表达更加具体、深入。例如,“写作事实上不但是为了向外发表,贡献社会,同时也是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而且是最重要、最严肃的阶段”,这里“而且”引导的递进内容,强调了写作在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2. 重点在递进之后
与转折关系类似,递进关系的重点也往往在递进之后。考生需要特别关注递进后的语句,因为这通常是文段的核心内容。如“这个方案不仅可行,而且非常创新”,这里的重点是“非常创新”,突出了方案的独特价值。
3. 内容的补充与拓展
递进关系还具有内容补充与拓展的作用。它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相关信息,使表达更加全面、丰富。例如,“他不仅会弹钢琴,还会弹吉他,甚至会作曲”,这里通过递进关联词,逐步补充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多种才能。
1. 语义关系不同
转折关系强调的是前后语义的对立或反差,而递进关系则侧重于语义的加深和强化。例如,“虽然他很累,但是仍然坚持工作”是转折关系,强调“累”与“坚持工作”之间的反差;而“他不仅累,而且病了”则是递进关系,强调“病了”是在“累”的基础上语义的进一步加深。
2. 重点位置不同
转折关系的重点通常在转折之后,而递进关系的重点也在递进之后,但递进前的内容可有可无。例如,在“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没有成功”中,“没有成功”是重点;而在“他不但努力,而且很聪明”中,“很聪明”是重点,但“努力”也是递进的基础。
3. 情感色彩不同
转折关系常伴随着情感色彩的转变,而递进关系则更多地是在同一情感色彩下语义的加深。例如,“虽然他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中,从“失败”到“没有放弃”,情感从消极转向积极;而“他不仅成功了,而且还获得了大奖”中,情感始终是积极的,只是语义程度进一步加深。
公务员行测考试的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准确区分转折与递进关系对于解题至关重要。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这两种关系的特点和区别,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