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的资料分析部分,两期比重比较和平均数的增长率是两种常见的题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实质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快速区分这两种题型,对于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闪能公考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快速区分两期比重比较和平均数的增长率。
1. 两期比重比较
(1)定义
两期比重比较是指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如两个不同的年份、季度等),对某一指标在整体中的占比进行比较。它关注的是指标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和变化趋势。
(2)特点
两期比重比较通常涉及两个部分的量和整体的量,需要计算出每个部分在整体中的占比,然后进行比较。其结果是一个相对值,表示为百分比或比例形式。
(3)常见问法
如“某年A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与上一年相比是上升还是下降?”“某季度男性消费者在总消费者中的占比与上一季度相比有何变化?”。
2. 平均数的增长率
(1)定义
平均数的增长率是指某一指标在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平均数之间的增长率。它关注的是指标的绝对变化情况和增长速度。
(2)特点
平均数的增长率通常涉及两个时间段的平均数,需要计算出平均数的增长量和增长率。其结果是一个绝对值,表示为百分比形式。
(3)常见问法
如“2021年员工的平均工资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多少百分比?”。
1. 关注关键词
(1)两期比重比较
题目中通常会提到“……占……的比重”“占比上升/下降”等关键词。例如,“某产业占GDP的比重”“比重变化”等。
(2)平均数增长率
题目中通常会提到“平均数”“平均值”“增长率”等关键词。例如,“平均工资增长”“平均销售额变化”等。
2. 分析数据结构
(1)两期比重比较
题目通常会给出部分值和整体值,并要求比较两个时间段的比重。例如,给出某产业的产值和GDP总量,要求计算比重变化。
(2)平均数增长率
题目通常会给出两个时间段的总数和份数,要求计算平均数的变化。例如,给出员工总工资和员工人数,要求计算平均工资的变化。
3. 判断变化趋势
(1)两期比重比较
通过比较部分增长率和整体增长率来判断比重的变化。如果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比重上升;反之,比重下降。
(2)平均数增长率
通过计算平均数的变化来判断增长趋势。如果平均数的增长率大于0,说明平均数上升;反之,平均数下降。
1. 两期比重比较实例
题目:某市2020年GDP为1000亿元,其中A产业产值为200亿元;2021年GDP为1200亿元,A产业产值为240亿元。问:2021年A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与2020年相比是上升还是下降?
解答:
2020年A产业占比 = 200/1000 = 20%。
2021年A产业占比 = 240/1200 = 20%。
因此,2021年A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与2020年相比保持不变。
2. 平均数增长率实例
题目:某公司2020年员工总工资为1200万元,员工人数为100人;2021年员工总工资为1500万元,员工人数为120人。问:2021年员工的平均工资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多少百分比?
解答:
2020年平均工资 =1200/100 = 12万元/人。
2021年平均工资 =1500/120 = 12.5万元/人。
增长率 = (12.5 - 12) / 12 × 100% = 4.17%。
因此,2021年员工的平均工资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4.17%。
准确区分两期比重比较和平均数增长率,对于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至关重要。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要多做练习题,熟悉题目的出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提高自己的资料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