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度问题在公务员行测考试的数量关系部分是常见的题型之一,这类题目考察灵活,且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备受命题人青睐。掌握浓度问题的解题方法,不仅能够帮助考生在考试中高效解题,还能提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本文闪能公考将为考生详细讲解如何解答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涉及溶质、溶剂和溶液三个核心概念。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用来溶解溶质的液体,而溶液则是溶质和溶剂的混合物。浓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例如,将10克盐溶于100克水中,溶液总质量为110克,浓度为10/110×100%≈9.1% 。
1. 方程法
当题目中给出溶质、溶剂或溶液的等量关系时,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并建立方程来求解。例如,现有浓度为20%的盐水200克,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浓度变为15%,求加入的水的质量。设加入的水的质量为 x 克,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可列方程:
200×20%=(200+x)×15%
解方程可得 x≈67 克。
2. 十字交叉法
对于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问题,十字交叉法是一种快速求解的方法。例如,将浓度为30%的溶液A和浓度为20%的溶液B混合,得到浓度为26%的溶液,求A、B两种溶液的质量比。使用十字交叉法:
(A的浓度−混合后的浓度)/(混合后的浓度−B的浓度)=B的质量/ A的质量
因此,A和B的质量比为3:2。
3. 特值法
当题目中没有给出具体数值,只给出浓度的变化情况或比例关系时,可以设溶液的质量为特殊值(通常设为100)来简化计算。例如,一种溶液,浓度增加20%后,再加水稀释,浓度又降低了20%,求最终溶液的浓度。设原溶液的浓度为 a,质量为100,浓度增加20%后,浓度变为a×(1+20%),再稀释后浓度变为 a×(1+20%)×(1−20%)=0.96a 。
例题1:混合溶液问题
将浓度为10%的盐水与浓度为20%的盐水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浓度为15%,问两份盐水的体积比是多少?
分析:设10%盐水体积为x,20%盐水体积为 y,则有:
0.1x+0.2y=0.15(x+y)
解题:化简得 x:y=1:1,即两份盐水的体积比为1:1。
例题2:稀释问题
要将浓度为25%的1020克糖水溶液配制成浓度为17%的糖水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解题:
计算溶质质量:原溶液中糖的质量为 1020×25%=255 克。
计算新溶液质量:设加水后溶液质量为 x 克,则有 255=x×17%。
求解加水量:解得 x=1500 克,加水量为 1500−1020=480 克。
浓度问题是行测数量关系中的重要题型,掌握浓度的基本概念、基本解题步骤、十字交叉法以及稀释与加浓问题的解题技巧,可以提高解题效率。